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2002~2006年《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期共477篇论文为统计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对载文量、学科分布、作者分布、基金论文比、引文量、普赖斯指数、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趋势指数等方面就2002年创刊以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2002年创刊以来,各项计量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2004年成立南通大学后更为明显.稿源数量大量增加,稿件质量显著提高,高级职称的作者逐年增加,2006年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大;刊载的基金论文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其中2006年国家基金和省部级基金相对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基金论文比达到了44.95%,其中省部级以上基金论文数占基金论文总数的69.39%.普赖斯指数平均值为56.48%,2005和2006年接近60%.影响因子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2006年的影响因子值近似于2002年的9倍.同时总被引频次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06年为2002年的20倍.尤其可喜的是刊物发展趋势指数为0.0598,已达到了同类综合大学学报的指数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章最后还针对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2.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为ISSN 1673-2340和CN 32-1755/N。本刊刊登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本刊热诚欢迎校内外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并将有关要求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3.
伍容萱 《科技资讯》2010,(28):251-251
南通博物苑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本文通过南通博物苑的创办背景和主要特征,透视博物馆这一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形式是如何在中国实现其本土化进程的,进而探讨近代中华文明面对西方化的反馈态度。  相似文献   
84.
85.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为ISSN1673—2340和CN32—1755/N。本刊刊登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8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南通击剑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历史成绩、队伍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历年来击剑比赛中南通的排名情况以及输送运动员的获奖情况、选材与培养模式、学训管理、技术特色和教练员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7.
南通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学生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态度进行研究,以期为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南通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8.
放大区位优势,激情拥抱江海。南通疾步前驱的身影,折射的是思路决定出路的深刻道路。拥江揽海的南通将桥港互动、江海联劝作为发展的“航标”,谋求的是优势效应的倍增,打造的是跨越发展的平台,呈现的是速度效益的提升。“只要方向选对了,距离再远,路也会越走越宽。”这是南通崛起的体会,但不仅仅属于南通……[编者按]  相似文献   
89.
南通蓝印花布是采用传统的镂空版刮浆防染的蓝印花布,它以纹样清新、蓝白分明、朴实美观等特点,深受人民的喜爱。本文着重对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南通蓝印花布直接源于宋代嘉定和安亭的“药斑布”,间接地继承了夹缬和蜡缬的印染技艺,从纹样设计方面又吸收了剪纸的艺术风格。另外,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发展与南通独特的地理环境、染料的种植、棉纺织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城市化、工业化加剧,使南通地质环境遭受负面影响,环境地质问题与日俱增.依据南通地区地质环境资料,指出该区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如水土污染、地面沉降、地基失稳等,同时分析了各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原因.在自然因素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地质环境效应应运而生.针对文中指出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