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研究我国自主研发的两段式干煤粉气流床气化炉内熔渣壁面沉积规律,对该气化炉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Eulerian-Lagrangian模拟方法的炉内湍流多相反应流动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计算炉内气相湍流流场,应用颗粒轨道模型随机追踪煤粉颗粒在湍流气流中的运动与壁面沉积过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炉内气相流场、煤粉颗粒运动轨迹及其浓度分布,以及熔渣颗粒在炉膛壁面上的沉积率分布,揭示了该炉型内熔渣颗粒壁面沉积特性,并分析了不同进料方式对熔渣壁面沉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喷嘴对置进料使得熔渣主要沉积在喷嘴高度处两喷嘴之间的壁面上;四喷嘴对置进料使得一段壁面熔渣沉积率高于两喷嘴进料时的熔渣沉积率,且沉积率在圆周上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形成均匀渣层对壁面进行有效保护;四喷嘴切圆进料使得炉内几乎所有熔渣颗粒都沉积在炉膛壁面上,且停留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2.
世界能耗的急剧上迫迫使人类努力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新能源,其中氢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二次能源。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各国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新的制氢技术,这些新方法将构成21世纪制氢技术的主体。  相似文献   
73.
<正>2008年8月29日,华东理工大学与美国Valero公司签订了"煤气化技术许可协议"的合同,该项技术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大型石油焦气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重  相似文献   
74.
铁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及助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铁酸锌作为脱硫剂的活性组分制成了一种新型的高湿煤气脱硫剂。考察了铁酸锌的制备和各种助剂的加入对铁酸锌硫剂机械强度,孔容和脱硫性能的影响,并对铁酸锌脱硫剂进行了硫化和再生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德士古煤气化工艺及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德士古煤气化系统运行周期短的问题,提出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方法,依据拟定的引导词,选取6个分析节点,得到煤气化系统可能的故障原因及失效后果.与传统安全分析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优势在于:将HAZOP与失效模式、效应和危害度分析(FMECA)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工艺与设备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煤气化操作工艺失常状态及设备的长周期运行可靠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引起煤气化装置非正常运行状态的关键因素和设备故障的危害度.研究表明,气化炉(燃烧室、激冷室)是整个系统易发生故障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6.
以NaCl蒸气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自建的碱金属蒸气脱除装置,在850℃和气体流速为11.Om/h的条件下对6种天然矿物及活性氧化铝的脱碱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活性氧化铝具有最高的碱容量,高岭土次之,铝土最低;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对碱金属蒸气的吸附不仅与吸附剂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吸附剂内部的孔结构有关;xRD和SEM结果证明活性氧化铝对NaCl的吸附属多分子层的物理吸附,吸附的主要阻力集中在碱金属蒸气扩散至吸附剂的内孔;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同时受吸附和产物层的扩散所控制。  相似文献   
77.
阐述了固定床加压热天平(PBBR)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指标,讨论了影响天平稳定的因素,并就该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说明了该系统优于吊蓝式加压热天平系统。在PBBR系统上,测定了沈北褐煤在1173.15K时制成的煤焦在101.3~3039kPa和1073.15~1273.15K下与H_2,CO_2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CO_2和H_2与煤焦的反应都是一级的;CO_2与煤焦的反应活性大于H_2与煤焦的反应活性;研究了温度,压力对CO_2、H_2与煤焦气化反应的碳转化率的影响,计算了CO_2和H_2气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活化能,并对CO_2和H_2气化反应机理模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8.
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是将高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与煤气化技术相结合,既有高效的发电效率,又环保节能,同时还可以组成多联产系统等优点,是一种先进的发电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概述了IGCC发电系统的组成、优缺点,指出IGCC发电技术系统的复杂化以及造价成本偏高是影响IGCC发电站推广的主要因素。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发电技术是指煤在气化炉内和氧气、水蒸气反应产生粗煤气,再经过净化装置对粗煤气进行脱硫、脱硝、除尘等其它大气污染物,将粗煤气变为洁净的气体燃料,燃烧后推动燃气轮机进行发电,并且将高温粗煤气、烟气和水进行热交换,在废热锅炉内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这不仅提高了煤的利用效率,还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为煤的洁净燃烧带来了光明。因此,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79.
李元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2):3271-3275,3291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发电系统(Integrated gasification solid fuel cell-gas turbine hybrid powergeneration system,IGFC-GT)是一种高效清洁合理的煤炭发电技术。混合系统的模型搭建及性能分析对于系统集成和商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国内外在致力于提高SOFC发电效率方面的研究文献,并根据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基于商业软件Aspen Plus平台,搭建了IGFC-GT混合发电系统的电热联产系统模型图,分析了IGFC-GT电热联产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及总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80.
随着中国"固废资源化"战略目标的逐步实施,煤气化渣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煤气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突破的重要课题.目前煤气化渣作为建筑材料的资源化利用仍需深入的研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述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此,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中国煤气化渣作为建筑材料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概括出目前的利用方向主要包括煤气化渣制备砌体材料、煤气化渣掺制水泥和混凝土、煤气化渣作为道路材料以及煤气化渣作为其他建筑材料,并探讨了煤气化渣建筑材料资源化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的不足,同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