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孙安珍 《知识就是力量》2012,(2):F0004-F0004
在地球上所有神秘的民族中,中美洲的玛雅是最独特的。其绚丽多彩的玛雅文化,曾与中国、埃及、印度和希腊的古代文明相辉映。遗憾的是,他们后来却离奇失踪了,连同他们宏伟的城市也被丛林吞没了。  相似文献   
672.
淀粉粒分析揭示浙江跨湖桥遗址人类的食物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燕  蒋乐平 《科学通报》2010,55(7):596-602
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 对浙江跨湖桥遗址(8000~7000 cal a BP)出土陶釜内底残片上的残留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陶片内壁附着的炭化“锅巴”内包含了种类丰富的植物淀粉粒. 根据淀粉粒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 可划分为7类8种, 包括来自禾本科稻属(Oryza spp.)、薏苡属薏米(Coix chinensis T.)、豆科小豆属(Vigna spp.)、壳斗科栎属(Quercus spp.)以及很有可能是七叶树科七叶树属(Asuculus spp.)种子和果实的淀粉粒, 而其余的淀粉粒由于现代淀粉粒形态数据的缺乏无法鉴定. 除此之外, 在残留物中还观察到针叶材的具有具缘纹孔的管胞, 这可能表明有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针叶材制作的工具. 陶片残留物中淀粉粒的多样性表明了陶釜所加工食物的多样性以及当时人类饮食结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73.
三杨庄汉代遗址霉菌污染种类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伏忠  陈家昌  解复红  陈晓飞  常丽 《河南科学》2010,28(12):1552-1556
结合内黄县三杨庄汉代遗址表面的霉菌形态特征、利用显微观察与DNA分子鉴定方法,对其11份表面土样中分离到的霉菌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种类鉴定,确定镰刀菌(Fusarium)、根毛霉(Rhizomucor)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等14种真菌为遗址现场的主要污染霉菌,为进一步的防霉技术研发和遗址的现场保护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4.
海南兴隆热带花园引种工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南兴隆热带花园是一座新建的植物园,在1993~1997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引种驯化工作。据不完全计,已引种植物愈800种,其中棕榈科植物愈200种,中国的珍稀濒危植物50种。  相似文献   
675.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的古环境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是在北京平原的首次发现。依据对遗址区剖面中段(包含了上下两个文化层)沉积样品的沉积相特征以及粘土矿物、化学元素和孢粉等古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了2.6万年前后至1.4万年前后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古人类活动遗址所处地貌部位为古永定河冲积扇的河间冲积平原。古环境分析表明,文化层出现前后的这一段时期,一直以干冷气候为主,草本花粉占绝对优势,中后期温湿度有所增加,尤其上下文化层之间曾有一个短暂而明显的较为温湿的时期,出现了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在下文化层形成之后,由于气候转湿,河流水量增加,洪泛加剧,古人类活动范围有可能限于其他地势较高的地区,后期气候又有所变干,古人类活动才又涉足本区,因而形成上下两个文化层。晚更新世晚期干冷气候背景下,古人类活动遗址在北京、内蒙和黑龙江等地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古人类已具有能抵御干冷气候的能力。  相似文献   
676.
根据文献资料,植物标本采集记录和走访老一辈植物学家,对钟观光先生一生的植物采集活动进行了考证。他的最早采集年限不迟于1905年,从1905年至1936年共采集植物标本约2.5万号。为纪念钟观光先生,以其名命名的有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和钟木属(Tsoongia)两个新属,其他新植物类群达50个。钟先生既是我国用近代植物分类学方法研究和采集植物的第一人,也是我国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和第一个近代植物园(笕桥植物园)的创建者,在我国近代植物学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677.
为了探究成都东华门遗址土壤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研制具有针对性的抑菌剂,本研究在东华门遗址的微生物病害发生点进行采样,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可培养细菌,纯培养后进行形态学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7株细菌中,以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金黄杆菌为主.根据菌株亲缘关系和菌落颜色,选择8株亲缘关系较远、菌落颜色与病害发生点接近的关键菌株为靶标进行细菌防治探究.研究表明:使用0.1%次氯酸钠与中药提取液(0.03g/L大黄、0.3g/L黄芩、0.3g/L艾叶)复配后,具有与0.4%高浓度次氯酸钠相当的杀菌效果.表明使用中药成分复配次氯酸钠,在不降低抑菌效果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次氯酸钠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678.
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土遗址在降雨、风沙和温度变化的长期影响下,材料功能不断退化。以锁阳城遗址土为研究对象,测试遗址土物理、化学、热学和力学特性,为开展土遗址建筑材料老化机理研究提供基本参数。结果表明,不同方位城墙遗址土均为低液限黏土,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方解石和白云石,易溶盐主要为NaCl和CaSO4。不同方位城墙土体颗粒及矿物组成造成物理力学性质差异。东城墙的可溶盐总量较大,矿物风化程度最大。西城墙土体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最小,热劣化损伤程度最小。原生夯土比重塑试样的结构性更好,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在土遗址夯筑砌补加固施工过程中,分层夯筑有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79.
尖底瓶作为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其小口、尖底的结构特征,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有关其功用的认识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鉴于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淀粉粒和植硅体的分析方法,对李拐沟遗址出土的6件尖底瓶的残留物进行分析,发现有来自粟类植物、小麦族、食用豆类和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结合与发酵相关损伤淀粉粒和部分疑似霉菌与酵母细胞的发现,初步推断李拐沟遗址出土尖底瓶应属酒器一类。实验结果对发酵工艺的研判还需更多数据的支撑。总之,实验结果为尖底瓶的功用分析提供了新的数据,证实了陕北地区以李拐沟遗址为代表的小型聚落中酿酒活动应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推进了我国古酒起源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680.
选取山西省386个古城遗址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地图及相关史料记载为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可视化手段,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洛伦兹曲线等方法,对古城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古城遗址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分布不均匀,晋南分布最多,晋北次之,晋中较少;(2)古城遗址集中程度较高,在空间结构上呈现聚集型,形成晋南运城盆地、晋北大同盆地周边2个高密度核心区和汾河流域密集廊道,多个次核心区;(3)地形地貌与起伏度、坡度、坡向、与河流距离等自然因子和农耕生产、经济贸易、军事防御等社会因子对古城遗址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