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61.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官考课制度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的时期,本文从其考课的体制,办法及效能等方面对此作一述论。随唐官吏考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对于整饬吏治,促进官僚队伍的廉政建设,巩固隋唐王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后世的官吏管理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62.
对长江三角洲和宁绍平原一万年来高海面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长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遗址时空分布和海相有孔虫鉴定特征表明: 该区缺少全新世初至7 kaBP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7~4 kaBP是该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连续出现、逐渐增多、史前文明大发展时期. 在该区各遗址地层中, 海相有孔虫均出现在马家浜文化层之下的地层中, 除上海马桥岗身以东地区外, 在该区7 kaBP以来的地层中未能发现海相有孔虫的存在, 这一现象表明, 该区全新世最大海侵应发生在10~7 kaBP之间. 从河姆渡遗址文化层和出土器物年代、钻孔剖面有孔虫和孢粉证据可知, 河姆渡文化正是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出现和发展的, 过去地学界关于长江三角洲和宁绍平原在7~5 kaBP为高海面的假说或理论难以成立. 考古地层学能够证明: 宁绍平原全新世以来7 kaBP以前应为高海面、7~5 kaBP为低海面、5~3.9 kaBP为洪水频发期.  相似文献   
663.
664.
665.
666.
考古生物指标记录的中国西北地区5000 a BP水稻遗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山坪遗址花粉、种子、植硅体等考古生物指标记录和加速器14C测年, 显示甘肃天水5070 cal a BP已开始种植水稻并在5070 ~ 4300 cal a BP时段持续存在, 是目前已知中国西北最老、最西北端的稻作遗存. 这一发现将史前稻作农业记录向西拓展了至少2个经度, 有助于准确判定5000 a BP这一重要时点东亚稻作农业的分布区域, 探讨新石器时代稻作农业传播的时间、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667.
C and N stable isotope ratios of 19 human bones in Sanxingcun Site, Jintan, Jiangsu Province, were measured to explore the lifestyle and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 Although the bone collagen degraded to different extents, the atomic ratio of C/N was located in the range of 2.9-3.6,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preserved very well. Average δ13C value (20.05±0.21‰), average δ 15N value (9.69 ±0.33‰) and poo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other suggested that rice agriculture was dominant with hunt-ing-fishing supplemented in human lifestyle. Poor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δ 15N values and C3 percentages of foods implied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rice agriculture and hunting-fishing. Compared to Hemudu Site and Qingpu Site, rice agriculture was developed further, but hunting-fishing decreased. The mode for people in Sanxingcun Site to get the meat was still in the initial exploitation.  相似文献   
668.
南诏后期曾经改国号为大礼国、大封民国,大封民国国王有即位的当年就立即改元的做法,使得后人将新国王的改元之年向前或者向后推了一年,由此产生出纪年错误。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的记录,对大礼国、大封民国的纪年进行全面的订正,以图恢复正确的南诏历史纪年情况。  相似文献   
669.
2012年巫山蓝家寨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距今24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喜马拉雅水麝鼩(Chimmarogale himalayicus)、小臭鼩(Suncus etruscus)、微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等骨骼标本。这些骨骼标本的鉴定和研究反映出春秋时期三峡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水土保持良好,有繁茂的森林环境;当时遗址古居民食物资源丰富,但人类居室及室内卫生条件等比较落后;古遗址人类居住点的室内环境比较阴暗、潮湿,并且有多种昆虫、食虫目动物等与人类伴栖。蓝家寨遗址食虫目(Insectivora)、翼手目(Chirortera)动物骨骼研究,为分析三峡地区春秋时期古环境、古居民生活与居住条件、三峡地区环境演变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上述动物骨骼标本也是首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以后古文化遗址中被发现。该项工作为今后开展动物考古中的小哺乳动物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本观测数据,并且在鉴定标准及工作方法等方面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70.
达州红色遗址遗迹的历史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中共达州地方党组织的早期革命活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遗存;杰出历史人物的红色活动印迹。在这些历史基础上构成了达州现在红色遗址遗迹类别、层次多样化的格局,并在全国、全省和川东北地区占有独特的比较优势。红色遗址遗迹对达州红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一是收藏革命文物,研究革命历史,为达州红色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宣传革命文化,发扬红军精神,为达州红色文化发展增添动力;三是大量红色遗址遗迹成为达州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