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草古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其次为溶蚀孔洞。草古潜山油藏具有较高的初始产能,但开发过程中水侵严重,导致储层流体性质判别和油水界面确定困难,极大地影响了草古潜山油藏的生产开发。为了更有效地对草古潜山油藏进行生产开发,首先,以成像测井标定常规测井建立了储层识别与分类标准,利用电法和非电法测井组合图版进行流体性质识别;其次,结合测井解释和试采结果确定油藏原始油水界面,并且在考虑断层和裂缝影响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单井动态油水界面预测方法;最后,叠合储层分布、裂缝分布与剩余油分布确定了开发潜力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草古潜山油藏储层可分为Ⅰ、Ⅱ、Ⅲ类;声波~深电阻率/浅电阻率(AC~RD/RS)图版和自然电位*深电阻率/浅电阻率~深电阻率(SP*RD/RS~RD)图版结合可有效区分油层、水层和干层;油藏原始油水界面深度为920 m,考虑垂直裂缝影响的油水界面计算公式能较准确确定动态油水界面;过断层的井初期含水率高,远离断层的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平均裂缝孔隙度越高、Ⅰ类储层占比越高,含水率上升速度越快;A113、A11-9、A1-4井区具有开发调整潜力。提出的油水界面及有利区的确定方法为后期油藏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讨压性浅水湖盆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运用沉积学理论,通过野外露头考察、钻井岩心观察、岩心薄片鉴定以及大量测井、地震等资料的详细分析,认为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发育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等6种沉积体系,并发现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体系在中下侏罗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依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将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细分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旋回.对各旋回发育期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压性浅水湖盆有缓坡型和具沉积坡折型2种沉积发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出3个有利储层发育区,即台北凹陷中部、台北凹陷南部和盆地南部边缘带.  相似文献   
53.
六盘山盆地位于华北地块西南缘与祁连秦岭构造带接合部位,构造系统复杂。据野外调研,白垩系油气显 示分布较多,初步断定盆地具有产油潜力。针对整个盆地勘探程度低,研究资料之间差异大,勘探目的层确定存在分 歧的现状,开展了对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层发育状况、储层及成藏组合特征的研究和评价。利用野外调研、实验 分析及重磁资料等方法获得了突破性的认识:李洼峡组属于III 类中等储层,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属IV 类差储层,古 近系发育大套砂岩可作为白垩系油气的有利储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泥混合型,热演化程度高,具备一定的生 烃条件。并预测了3 类勘探区和5 个有利局部构造部位。这次的研究结果对后期六盘山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天然气的产量与砂岩的厚度,孔隙度,连通性,砂泥比等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决砂体在空间以什么形态出现,其方向如何,纵向上如何变化,连通形式如何等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篷来镇组某工区的砂体进行了精细识别和解释。在地震剖面上,砂体的响应一般表现为强振幅,低频率。孔隙性好,含气丰度高的砂体往往表现为速度低和极性反转的特点。但发现该工区的砂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形式多变,甚至出现了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严重不吻合的现象,故砂体识别工作不能遵循统一模式。因此,采用了多井约束,多层标定,分层解释来识别有利砂体。  相似文献   
55.
利用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分析等测试手段,结合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查干凹陷苏红图组火山岩的储集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储集性能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火山岩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气孔、裂缝、溶蚀孔、溶蚀缝和微孔缝,玄武岩气孔、裂缝及溶蚀孔缝发育、分布广,为研究区主要的储集岩石类型,凝灰岩裂缝较发育,分布仅次于玄武岩,为研究区次要的储集岩石类型;火山岩期次越晚,原生孔、缝保存越好,爆发相-溢流相过渡相带和部分溢流相层段上部物性较好,气孔和裂缝的充填是火山岩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构造缝及其伴生的风化淋滤、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火山岩的储集性能,火山岩矿物蚀变产生的黏土堵塞孔隙,使物性变差,同时使岩石的致密性变差,为后期的溶蚀改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6.
为确定勘探程度较低的穆格莱德盆地南部新生界分布特征,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资料,选取既能利用已有地质研究成果约束,又能大体控制研究区主要构造格局的4条重力异常剖面进行拟合反演。在对重力异常进行定量与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应用SPSS中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与回归分析(曲线估计)原理,计算出了研究区的新生界底界埋深。结果表明:研究区新生界在隆起区相对不发育,而在凹陷区厚度较大,平均厚度超过2 200 m。认为新生界厚度较大的穆格莱德盆地南部凹陷区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57.
针对克深气田储层厚度横向分布稳定、构造形态简单且断层发育较少的实际情况,利用曲率法对该气田的储层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法的结果对比、结合,对克深气田的储层裂缝有利发育区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曲率法预测的裂缝分布趋势与数值模拟法结果基本一致,储层裂缝孔隙度值在构造高点及背斜长轴方向的转折端处出现高值,其中东部背斜高点处裂缝孔隙度最大,其次为西部背斜高点、中部小型背斜高点及东南缘单斜带。从气藏开发的角度指出西部背斜高点及东部背斜高点为最有利勘探方向,中部小型背斜高点为次有利勘探方向,东南缘单斜带所属的圈闭幅度低且面积较小,储量受到限制,勘探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58.
页岩气是产自泥页岩等细粒沉积岩层中,并需要通过水平井钻探以及多段水力压裂技术才能商业开采的一类非常规天然气。在北美地区"页岩气革命"取得巨大成功的示范下,以及对页岩气资源量乐观评估结果的鼓舞下,国内近年来掀起了页岩气开发热潮。然而,北美地区页岩气取得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经验之一是通过20世纪70年代以来即已实施的地质研究与工程技术研发计划,选择了一批页岩气资源禀赋高的页岩气区开展水平井钻探与多级水力加砂压裂。通过页岩气选区评价工作,按照页岩气评价参数标准,优选页岩气资源禀赋较高的有利区块以及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气储层(即含气页岩)进行勘探,这是页岩气开采能否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一步。本文论述了页岩气选区评价的一些具体方法,对影响页岩气藏规模和产能大小的关键评价参数及其取值标准进行了探讨,并且对目前在页岩气评价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认为,有机质含量是评价页岩气资源禀赋高低的一个关键参数。北美地区主要页岩气开发区的含气页岩TOC质量分数均在2%以上。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底部伽马值最高的页岩气储层段的TOC质量分数一般在3%以上,为整个龙马溪组页岩层系中页岩气资源禀赋最高的层段,也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段。埋藏浅、有机质高度富集的页岩以吸附气资源为主,而深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页岩则以游离气资源占主导地位。页岩储层压力异常高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与富集。在构造条件极为复杂、油气保存条件较差的中国南方地区开展海相页岩气勘探工作,不仅要面临钻完井工程技术上的巨大挑战,而且更要面临页岩气资源规模、水资源、地面管网设施以及开发经济性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59.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文献调研资料,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研究下寺湾油田雨岔地区延安组延7+8和延9储层特征(包括岩石学、物性、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对延安组延7+8和延9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预测出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延7+8、延9储层主要以中-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不发育,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属于低-中孔、中-低渗孔隙型储层。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4类,根据储层平面分布特征,延7+8、延9储层有利勘探区域以Ⅱ类和Ⅲ类储层为主,尤其是延9储层,Ⅰ类有利勘探区域有3个。预测数据表明,延7+8、延9储层油气分布面积大,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可深入勘探并部署井位。  相似文献   
60.
哈萨克斯坦North Nuraly油田侏罗系多尚组发育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通过扫描电镜、岩石薄片、压汞、X衍射分析等资料首次对研究区储层的岩矿特征、物性以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砂砾岩、砂岩、细砂岩,岩石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黏土矿物含量高,主要为高岭石和伊利石,对储层伤害较大;其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其次为无效的粒内溶孔。进一步研究储层压汞参数和物性特征发现该区储层可细分为Ⅰ、Ⅱ、Ⅲ类,沉积微相控制了其有利储层的展布。通过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预测其有利储层分布范围。结果表明优质储层都集中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中、较差的储层都集中在远砂坝及碎屑流、浊流砂体中。同时通过最新试油成果,验证了该区有利储层预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为该地区低孔低渗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了扎实的地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