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71.
荧光水凝胶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冻融法,将硅烷碳点(Si-CDs)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了一种具有pH响应性和抗菌活性的聚乙烯醇-碳量子点复合荧光水凝胶(PVA-CDs),表征了PVA-CDs水凝胶的微观结构,并研究了其机械性能、流变性能、吸水性、细胞相容性以及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碳量子点的引入,显著改善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降低了水凝胶的溶胀比。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掺杂了荧光碳点的PVA-CDs复合水凝胶显示出不同颜色的荧光,证明PVA-CDs复合水凝胶具有优异的pH响应性。经PVA-CDs复合水凝胶处理的细菌培养板上形成了清晰可见的抑菌圈,表明其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此外,所制备的荧光水凝胶材料同时具备pH响应性、抗菌活性和细胞相容性,为开发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2.
本文提出无差异模式规划(简称无差异规划)的概念,即负荷需求(本文指负荷密度及供电可靠性)相似的分区内各类设备容量的近似一致性规划,且设备数量与分区面积近似成正比关系。无差异规划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换取规划的简便性,综合能源环境下的配网规划复杂性强,分布式电源数量众多,无差异规划的简化手段在此类问题中具有一定优势,使配电网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本文研究了配电系统、热力系统及分布式电源耦合环境下的配电网无差异规划问题,各主体均可以选择自身的行为模式。通过算例,验证了无差异规划的可行性,并分析了综合能源环境下各主体不同的行为模式对配电网无差异规划的影响及修正方法,验证了其在综合能源环境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73.
森林景观是自然景观中的主要成分。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是典型喀斯特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漓江流域森林景观分布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1985年、2000年和2020年3期全球30 m精细地表覆盖数据(GLC_FCS30),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数据统计及景观指数计算,探究漓江流域1985-2020年森林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森林景观的异质性水平,从自然环境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和人文活动(人口、经济、政策)等驱动因素探寻森林景观变化的驱动机制,对漓江流域森林景观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建议及科研依据。研究表明,1985-2020年,漓江流域森林景观面积由417 928.86 hm2缩减至382 268.44 hm2,森林景观减少主要受森林砍伐、建设用地扩张和果树种植的侵占影响,前期森林景观缩减的程度和范围大于后期;由于森林保育政策和流域治理措施等保护工作的开展,漓江流域森林景观在缩减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恢复,集中体现在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绿化建设和漓江上游的水源林保育,森林景观不同时期发生彼此消长的地区林木采伐与更新种植较为频繁。35年间,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呈现先破碎化和异质性水平先明显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面积减少,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面积增加,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面积比例趋向均衡。喀斯特地区由于土层相对浅薄,相对非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占比大,落叶阔叶林占比小,长期以来森林与水体的用地转换相对非喀斯特地区更小。漓江流域森林景观面积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较低(200-600 m)、坡度较缓(10°-30°)和偏东南坡向的地区,随着与居民点距离的增大,森林景观面积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 000-1 400 m距离达到最大值,森林景观变化的面积与道路距离呈反比。本研究针对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提出适于当地的森林景观保育策略,为漓江流域及同类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