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9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92篇
教育与普及   25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26篇
现状及发展   57篇
综合类   28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881篇
  2010年   618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608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7 毫秒
41.
《科技潮》2007,(9):4-4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为过去两年间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家颁发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与国家技术奖章。美籍华裔著名材料科学家、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室主任卓以和,因对分子束外延技术和高级电子光子设备发展所做的贡献而获奖。  相似文献   
42.
《广西科学》2007,14(4):364-364
实验室中经常用金纳米颗粒作为示踪剂,比如探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某种DNA或者蛋白质。为了防止不同金纳米颗粒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科学家经常在金纳米颗粒表面覆盖一层保护性分子层,最常用的是含硫的分子团。如果改造这些合硫分子团,使其具有特殊的绑定位点或者荧光标记,观察和区分金纳米颗粒将更加容易。尽管如此,科学家对金纳米颗粒的结构却没有清晰的认识,有认为金纳米颗粒是胶质的,形状杂乱,大小不一,有的认为它们是具有同一尺寸和结构的离散分子。  相似文献   
43.
《广西科学》2007,14(4):359-359
从未来新型传感器和纳米装置工程的发展角度出发,人们必须认识碳纳米管和各个化学官能团相互间的作用。碳纳米管十分微小,这导致人们很难测定单一分子在碳纳米管表面的附着力。过去研究人员只能依赖模型、间接测量和较大微尺度实验。美国科学家将纳米管探针的接触区域减少到1.3  相似文献   
44.
四位在专业上各有所攻的科学家,从不同的领域出发,循着各种蛛丝马迹,最终殊途同归地追踪到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超级火山喷发——其喷发现场足以令神怪小说中描写的"地狱"也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45.
远涉 《科技潮》2007,(3):44-45
美国的火星协会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改造火星计划,而且计划正如“愚公移山”一般地逐步实施,也许10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火星上。这颗让古代人类充满幻想的星球,如今又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因为火星是目前科学家探测到的环境最接近地球的星球。如果要寻找另外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肯定是第一候选。  相似文献   
46.
你能想象到以后的建筑物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完全由水做成的吗?目前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这样特殊的水建筑。据悉,在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上,观众就将近距离感受这样奇特的建筑。  相似文献   
47.
《科技潮》2007,(11):4-5
日前,举世瞩目的2007年度诺贝尔奖正式揭晓,共有两位美国科学家、一位英国科学家、一位法国科学家和两位德国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奖项。  相似文献   
48.
《科学世界》2008,(2):11-11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被教导:多练习,多长进。而且,实际经验也告诉我们,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很久以前科学家就发现,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对大脑单个神经突触不断重复刺激反而会减弱神经突触的作用。这个与实际经验相背的现象一直令科学家迷惑不解。最近,  相似文献   
49.
《广西科学》2007,14(2):84-84
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成像观测技术,首次成功地对实验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实时观测。  相似文献   
50.
英国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制一种体积轻巧的“苍蝇机器人”,它能在狭窄的空间内自由飞行,既可胜任地震救灾,又可充当反恐特工。 据悉,科学家之所以要以苍蝇为仿生对象,是因为它是地球上最有天分的空气动力学家。比如,一只小小的家蝇可以在1秒内转弯15次,能够在空中盘旋、直上直下、向后飞、翻陆斗、停在天花板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