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7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317篇
系统科学   147篇
丛书文集   349篇
教育与普及   3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2篇
现状及发展   94篇
综合类   1027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81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579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测定含水率对煤吸附甲烷特性的影响,采用朱仙庄矿的焦煤、赵庄矿的贫煤与阳煤五矿的无烟煤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高压容量法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进行甲烷吸附研究.分析了煤吸附甲烷特性及a,b值的变化规律,推算出三种煤样的水分影响系数.结果表明:焦煤、贫煤与无烟煤对甲烷的吸附量都会随煤样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且在低含水率阶段,煤对甲烷的吸附速率变化较快,高含水率阶段,变化较缓;煤样含水率对煤的吸附常数a的影响较小,呈一次函数下降,对煤的吸附常数b影响明显,呈指数函数下降;煤样水分含量与水分校正系数的影响程度A,会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2.
基于一台1.0 L涡轮增压发动机,在9.6及12的压缩比下,研究了化学当量比、稀薄燃烧(稀燃)及低压废气再循环(EGR)工况下的燃烧与油耗特性.结果表明:EGR在压缩比12、大负荷工况下,节油效果优于稀燃,其余工况下稀燃的节油效果均更好.通过改变压缩比并结合稀燃或EGR,小、中、大负荷下燃油消耗率(BSFC)相比于压缩比9.6化学当量比工况降低最多为7.5%、10.4%和9.3%.结合一维仿真,分析并对比了大负荷下稀燃与EGR的节油原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在压缩比12、大负荷、过量空气系数(λ)小于1.4的情况下稀燃不能抑制爆震,节油效果不明显;相同工况下EGR可以有效抑制爆震,降低燃油消耗率达5.5%;大负荷下稀燃和EGR的节油来源主要为传热损失和排气损失减少,二者对节油的贡献程度之和大于90%.  相似文献   
43.
以二水合醋酸锌和二甘醇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ZnO单分散纳米球;采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Au纳米颗粒,并通过静电作用将金纳米颗粒修饰在ZnO纳米球上制备Au/ZnO气敏材料.XRD结果证明了多晶ZnO的形成以及金属Au的成功修饰;FESEM和TEM观察到ZnO单分散纳米球由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粒径约280nm;PL光谱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缺陷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Au/ZnO的增敏机理.气敏测试结果显示,Au/ZnO纳米球比未修饰的ZnO纳米球对丙酮具有更好的选择性与更低的检测温度,在体积分数为1×10-6下仍具有较强的气敏响应.  相似文献   
44.
选择合理的材料本构模型、单元类型、网格划分技术和边界条件,建立双金属复合管混凝土构件在轴拉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利用双金属复合管混凝土(CFBT)轴压试验和钢管混凝土(CFST)轴拉试验的结果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基于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对CFBT轴拉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形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参数对构件轴拉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核心混凝土可有效限制双金属复合管在拉伸过程中的内缩变形,使钢管处于复合受力状态;CFBT构件的轴拉承载力比双金属复合管提高15%左右;随着不锈钢厚度的增大,构件的轴拉承载力逐渐提高;核心混凝土的强度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5.
针对体外预应力拉索的损伤识别问题,建立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拉索损伤识别指标,传统的频域计算分析方法很难对拉索的这类损伤进行有效的识别,需要从时频域进行分析. 首先,设计针对体外索结构的拉索损伤识别实验,得到不同损伤程度、不同索力和不同索长的拉索动力响应信号,并得到频率、时域和能量域的特点;其次,从小波包分解的能量域展开分析,建立小波包总能量变化率指标RES;最后,建立基于RES的拉索损伤识别流程,并进行实桥损伤识别. 结果表明,提出的损伤指标对损伤程度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有效地识别出体外索损伤,能够应用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结构的长期监测中.  相似文献   
46.
基于Lemaitre损伤模型,采用2种简化的本构积分算法,对三维应力状态下各向同性塑性损伤问题进行计算。利用MATLAB语言编写相应的求解程序,分析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的损伤破坏过程,对比2种算法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结果表明:2种本构积分算法的计算结果均与理论解一致,能够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下三维结构损伤与破坏分析;相比于应力与损伤耦合更新的算法,在增量步内将应力与损伤解耦更新的弱耦合算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L-肌肽补充对女足运动员高强度运动后氧化伤害和肌肉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30名女足受试者,在完成身体基本测量和最大摄氧量测验后,依照个人最大摄氧量表现进行配对分组,各组分别进行高剂量L-肌肽(HL组)、低剂量L-肌肽(LL组)、安慰剂(C组)补充.持续补充28 d后,在下坡跑运动前24h检测受试者肌肉损伤生理指标:最大等长收缩肌力、视觉模拟评分和血清肌酸激酶等氧化应激生化指标.次日在跑台上进行以70%最大摄氧量及强度在-15%坡度进行30 min下坡跑,在运动后24,48,72 h分别检测视觉模拟评分、最大等长收缩肌力、肌酸激酶,谷胱甘肽等指标.结果:LL组和HL组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后测结果显著高于P组,p0.05. LL组和HL组视觉模拟评分后测结果显著低于P组,p0.05. LL组、 HL组的尿素氮、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后测结果显著低于P组,p0.05. LL组、 HL组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后测结果显著低于P组,p0.05; LL组、 HL组的超氧歧化酶后测结果显著高于P组.结论:摄入L-肌肽可以显著改善高强度运动后的肌力减退、肌肉疼痛,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肌肉疲劳和肌肉损伤指标;降低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血清浓度,提升超氧歧化酶浓度,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此外研究发现,摄入低剂量L-肌肽与高剂量L-肌肽相比在衡量肌肉疲劳损伤和抗氧化等关键指标上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8.
作为一种新型启发式智能优化算法,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GSA)建立以植物向光性机理为基础的生长动力模型,以形成向全局最优解迅速生长的搜索机制.针对大规模复杂优化问题中生长空间大、设计变量多、可能存在多个局部最优解、算法难以自动终止等特点,基于PGSA基本原理,提出了3种新的算法改进机制——可生长点集合限定机制、新增可生长点剔除机制以及混合步长并行搜索机制,并通过典型数学和桁架结构算例分析对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可生长点集合限定机制能有效控制生长空间规模,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新增可生长点剔除机制通过与前者的结合,为PGSA提供了有效的算法终止机制;混合步长并行搜索机制在生长前期便具备优异的全局搜索能力,能快速获取到最优解范围.所提出的新机制显著提升了PGSA算法优化的有效性及适应性,从而为结构优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9.
鉴于应用曲率模态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大多以一维单梁式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G-M法的思想并基于薄板振动理论将多梁式结构转化为正交异性板后,类比梁弯曲理论得到该结构两正交方向曲率表达式,通过分析采用单阶曲率模态差指标进行桥梁损伤识别的不足,考虑利用多阶曲率模态变化率叠加指标进行损伤识别,最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桥梁模型计算单位置、多位置不同损伤程度的多种工况。Matlab绘图结果表明:沿桥梁纵向叠加指标识别更为精确,对未损伤位置数据扰动更小,指标独立性高,可利用该指标进行多梁式结构的损伤定位。  相似文献   
50.
参考我国现行规范设计了3个不同掉层数与掉跨数的山地掉层框架结构(掉两层三跨结构、掉两层两跨结构、掉三层两跨结构)以及1个普通平地框架结构,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以Park-Ang损伤指数作为结构响应(damage measures,DM)参数,以(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作为地震动强度(intensity measures,IM)参数,考虑余震的附加影响,从构件附加损伤指数、层损伤指数、整体损伤指数方面对掉层框架结构进行了损伤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主震是引起结构损伤最重要的因素。掉层结构上接地层的损伤最严重,随着PGA的增大,掉层结构各构件的附加损伤指数增大,上接地柱的附加损伤最大。山地掉层结构的整体损伤大于普通平地结构的整体损伤;在主震幅值相同时,PGA越大,余震对结构的附加损伤也越大,且余震对掉层结构的附加损伤程度较平地结构更大,山地结构和普通平地结构的损伤指数比按C2K3、C3K2、C2K2、ORD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