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于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华维芬、徐锦芬、Holec、Cohen、Dickinson、Dam等人对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对276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英语自主学习问题的问卷调查。在对该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外语教师系统了解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对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食品包装,作为现代包装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图形语言在食品包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图形语言对食品包装的味觉信息的传递具有很大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使用者的同时,对其审美情绪的激活产生一定的诱发和心理暗示作用。  相似文献   
43.
优秀广告语具有销售力与流传性两大基本特征。从广告哲学、人欲文化的深层次上看,形成这两大特征的主要因素是人的物质需求欲望与精神需求欲望兼容一体,以及二者协同满足的自我调适本能和理性追求。优秀广告语是广告文化的集中体现,人欲文化是广告语文化张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44.
自传体小说《"天才"》是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的一部中期作品,其中流露出与他的早期作品如《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相似的自然主义特征。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他的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人在生物本能的控制下无能为力等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和宿命论观点。  相似文献   
45.
康德把审美判断的特征从“质”的契机上界定为“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其用意在于借助审美来抵制人的思想行为受“欲望”所支配,从而使人具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表明审美乃是“作为一个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但这一思想从王国维把“美学”介绍到我国的那一天开始,就遭到我国美学界的曲解和误解,以致对“需要”与“欲望”不加区分、把“需要”也当作“欲望”来加以否定,从而造成我国现代美学研究领域的所谓“人生艺术化”而实际上却是与现实人生分离的一种高蹈的理论。由此,在区分“需要”与“欲望”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可以看到美与“作为一个人的人”的生存活动的不可分离性,即美是人的生存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46.
顾客满意度指数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衡量经济产出质量的宏观指标。本文对CSI的理论基础、指数构造方法以及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述评,并分析了目前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7.
姚文捷 《中州大学学报》2011,28(1):13-15,58
以往经济学理论在人性问题上的立足点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通过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可以确立大乘佛教"无相利他"的价值观。在这个价值观下经济学研究是以"消退人的欲望以适应有限的资源分配"为出发点的,而评价经济水平的标准相应修正为与"稀缺感"相对的"幸福感"。重建经济学理论体系要侧重于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加以修正,而不是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  相似文献   
48.
庄子生命情怀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始终热切地关注着现实当下的个体生命,他认为个体生命面对物欲与命运的双重困境,解决之道在于内心持有游世情怀,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符合生命本性生存的"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国"。  相似文献   
49.
陕西作家叶广芩2007年的新作《青木川》讲述了一个土匪的故事,他被安上了土匪的罪名,却洁身自好地去追求文明。从欲望叙事的角度,阐释他及与他有关的众多人物,在欲望的推动之下,追寻他们所渴望的真相、文明、生存等。他们欲望的相撞让这古老又现代的青木川演绎了一出人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50.
通过身份与爱欲两个角度,对《悲痛的往事》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不同人物的形象意蕴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两种不同叙事法则:像达菲先生那样疏离身份,阉割爱欲,芳香的身体乃至死亡的强光也无法激活麻木的内心,称之为"虚无者叙事";像爱米丽小姐那样守护身份,捍卫爱欲,腐朽的死尸也抵挡不住她惊世骇俗的恒久激情,称之为"纪念碑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