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讨论了有理样条函数的两种插值问题,它在两边界点处的插值条件是对称的。文中给出了存在唯一性定理,逼近度估计及一些保形性质。,为满足(5°)-(7°)的有理插值样条,则这里C为绝对常数。证明利用定理3的证明方法,不难证得。因此,当定理1,2中关于系数α,β,γ的条件满足时,下面的保单调性及保凸性定理亦成立:定理5若f∈C_2[a,b]为严格单调增加函数,则相应的有理插值函数R(x;f),R ̄*(x;f)也是严格单调增加的。定理6若m_i>m_(i-1),则R ̄*"(x;F)≥0(x∈[a,b]).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2.
利用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研究了内壳层旁观洞态对ZnⅡ Kα和Kβ线强度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p旁观洞态会使Kα和Kβ线强度比值增加,而3p旁观洞态会使Kα和Kβ线强度比值减小;而且随着旁观洞态数目的增加,这种效应相应地增加。  相似文献   
33.
电化学沉积四氨基酞菁镍敏化纳米TiO2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高效低成本的染料及其在纳米晶体表面新的键合方式,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四氨基酞菁镍敏化纳米T iO2电极.用阳极氧化水解法和丝网印刷法制备纳米T iO2电极,以此为工作电极研究了四氨基酞菁镍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基亚砜(DM SO)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分析了四氨基酞菁镍的氧化还原电位.用恒电位沉积制备了四氨基酞菁镍敏化纳米T iO2电极,探讨了沉积电位及时间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V恒电位沉积得到的电极光电性能最好,沉积时间24h电极性能趋于稳定,实验证明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的敏化T iO2电极的光电性能高于自组装法.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的耦合器试验台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组成,通过实验证明了采用虚拟仪器的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系统,可使试验台的测试实现自动化,加快测试速度,提高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减速器试验台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36.
文章认为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民主是一个阶级的历史的范畴,在阶级社会,纯粹的民主是不存在的,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37.
吸波材料是隐身技术的关键材料,随着近年来隐身技术的迅猛发展,吸波材料的研究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文中探讨了两种单层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计算方法,并比较了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重离子束治疗肿瘤技术作为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已取得了非常好社会效益.本文就其原理发展史以及各国所取得的疗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9.
离子束辐照诱变育种是一种集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为一体的诱变育种新方法.本文介绍利用单核能为5.19MeV/ion的22Ne5+离子束,不同剂量辐照啤酒酵母,采用TTC鉴别培养基快速筛选,获得41株呈白色菌落的呼吸缺陷型突变株.呼吸缺陷型突变株糖酵解酶系和醇脱氢酶系的高活性在啤酒工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而对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株线粒体的遗传学分析在生物学以及医学中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丙烯酸及丙烯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了丙烯酸及3种丙烯酸酯类物质对鱼类、藻类及水生甲壳类的毒性,以探讨有毒赤潮藻类棕囊藻所产生的这类物质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物质分别对不同水生生物进行半静止的96h或48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96h半致死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5.30、14.56、15.61、19.88mg/L;丙烯酸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扁藻(Platymonas elliptica)、小球藻(CHlorella minutissima)3种海洋微灌96h生长潜力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60.34、72.41、50.73mg/L;丙烯酸对丰年虫(Artemia salina)、网纹Shao(Ceriodaphnia reticulata)48h半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43.50、135.41mg/L。结论:研究得出的丙烯酸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虽大于赤潮期间海水中丙烯酸的质量浓度,但远小于棕囊藻囊内质量浓度,说明棕囊藻产生的丙烯酸类物质对其他水生生物具有一定毒性,丙烯酸的产生与棕囊藻占据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绝对优势及赤潮期间鱼类的大量死亡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