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马巍  程国栋 《科学》2006,58(6):6-10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约1925公里,其中格拉段长约1118公里。海拔4000米的地段有965公里.最高点唐古拉山口为5072米。穿越多年冻土区长度为632公里,其中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长度约550公里,岛状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长度约82公里。在632公里的冻土带中,年平均地温高于一1.0℃多年冻土区275公里,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221公里,高温高含冰量重叠路段约为134公里。高原、冻土和生态脆弱就成为青藏铁路修筑的三大难题,而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成败的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2.
温度梯度下冰内颗粒的迁移机制与准液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瑞杰  程国栋  王家澄  陶兆祥 《科学通报》1997,42(14):1563-1564
实验证明,温度梯度作用下冰内嵌入物如固体颗粒和气泡等均会由冷端向暖端迁移.冰内嵌入物迁移机制的研究对冰芯记录分布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地下冰形成时冰的自净过程的深入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温度梯度下冰内颗粒的迁移与冰的表面融化相联系,对冰内颗粒的迁移机制以及准液层自身粘滞性质的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3.
季节冻结和融化层中未冻水的单向积聚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国栋 《科学通报》1981,26(23):1448-1448
在多年冻土区和深季节冻土区的细粒土地段,铁路、公路、水工、房建等工程冻害防治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揭示已冻土,正冻土和正融土中水分迁移的规律性。以往的工作多致力于研究正在冻结土内尚未冻结部份中的水分向冻结锋面迁移的现象。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已经冻结的土中以及在正冻和正融土的冻结部份中的水分迁移十分重要,不容忽视。我们  相似文献   
34.
“十五”冰川冻土学科人才基金项目实施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整体战略,引导人才结构调整,形成了解决青藏铁路冻土问题的关键团队,组建了恢复冰雪研究的核心小组,培养了综合集成研究的基础队伍,对冰川冻土学科的推动、深化、延伸和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5.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制约.通过划分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区域,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值较大,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则较小;2.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中部绿洲区退化景观已具相当规模,且随沿山洪积扇区土地开发程度的提高,中下游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将加剧.  相似文献   
36.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REA)的方法与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是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在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的基础上,确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以AHP方法为基础的综合模式法,对区域不同环境要素状况和区域综合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并基于区域环境评价特点,在景观尺度上,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格局进行评价,两种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相互验证,以求得区域环境评价的可靠性。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流域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与治理区以及合理的保护与综合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37.
中国旱地的特点和旱地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旱地的定义,内涵和区域性特点的讨论了研究,认为我国旱地具有如下特点:水分经常限制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人口密度大,土地贫瘠;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生产水平低;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灾害严重,旱地类型多,地域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针对以上旱地的特点,在我国旱地农业生产中,已经开展了许多旱地农业的研究项目,即:开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农田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38.
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年大气水分收支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NCEP/NCAR的40年再分析资料,初步对比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年大气水分循环的差异,结果发现,干旱年自然表经蒸发过程进入大气的水分少于湿润年;华北全区平均夏季垣年略有水汽亏损,湿润年略有盈余;干旱年对流层呼层由西南气流带来的水汽明显少于湿润年,由东边界和北边界流出的水汽也明显不和于湿润年;干旱年对流层各层大气湿度都小于湿润年;水量丰、枯年对流层各层水汽均以辐合为主,但干旱年福合量小于湿润年。  相似文献   
39.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特征、变化及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是全球中纬度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分布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对东亚季风乃至全球气候系统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基本特征的现状,主要包括活动层厚度,多年冻土面积、温度和厚度的空间分布,以及多年冻土区地下冰和土壤碳储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补充最近监测资料,阐述了高原尺度活动层和多年冻土热状况的动态变化过程及趋势,并分析了这种变化的水文效应.随后,概述了多年冻土与生态系统、多年冻土与碳循环相互作用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在过去数十年来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对多年冻土区地表的水、土、气、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着区域水文、生态乃至全球气候系统.本研究可为冻土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研究提供思路,为寒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40.
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赵文智  程国栋 《科学通报》2001,46(22):1851-1857
评述了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若干进展,提出了临界生态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和饱和生态需水量的概念,探讨了相应的确定方法。强调了人工植被的建立应在加强对干旱区天然植被格局与生态水文效应、具有水力提升功能植物识别、植物吸收的水分来源、生态需水量及生态地下水水位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从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的角度,确定干旱区适宜人工植被的种类组成和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