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亚洲中东部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块边缘驱动作用主要通过石圈下层的网络状塑性流动实现其向板内的远程传递,并控制上层的构造变形。相应地造成构造应力场的多层分布格局,主要包括下层(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多震层(属于上部地壳)和浅层(浅表地层)应力场。这些层中最大压力方向可分别采用塑性流动网络共轭角平分线、震源机制解和井孔应力测量等方法加以确定。根据对亚洲中-东部下层与多震层应力场的对比表明,大部分地区二者的应力方向基本一致,表明了下层对上层的控制,这对了解板内应力场的一般趋势与格架提供了基础。靠近驱动边界的局部地段,由于上部地壳直接的传递作用,往往导致上、下层应力方向的显著偏差,有可能成为进一步了解深浅层联系和差异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2.
大陆地质构造特点及其研究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3.
京唐1580轧制堆钢事故多发生在薄规格轧制过程中,严重影响成材率指标,对产量指标、辊耗指标、能耗电耗指标方面都形成制约,同时容易造成设备的损伤,造成设备精度的下降。本文结合京唐1580热轧厂生产减薄过程中的各关键控制要点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并解决影响减薄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实现薄规格批量顺稳生产。  相似文献   
34.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含局部减薄缺陷弯头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单一内压作用下弯头的弯曲半径、局部减薄缺陷的尺寸以及位置对塑性极限载荷影响,总结出含局部减薄缺陷弯头的塑性极限载荷的变化规律,得出相同弯曲半径和相同尺寸的局部减薄缺陷位于弯头内拱处时,弯头的塑性极限载荷值最小,位于弯头外拱处时其塑性极限载荷最大的重要结论,为含缺陷弯头的安全评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大别-苏鲁造山带碰撞后的岩石圈拆离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李曙光  黄方  李晖 《科学通报》2001,46(17):1487-1491
应用地质、各市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3个方面已有的研究结果,探讨大别-苏鲁造山带碰撞后岩石圈撤拆离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时代,大别山超高压变质(UHPM)岩第1次快速冷却时代(226~219Ma)与秦岭-苏鲁地区同碰撞花岗岩年龄(220~205Ma)的一致性,说明UHPM岩石第1次快速抬升与俯冲板块断离有关,因此它们的第2次快速抬升(180~170Ma)需要碰撞后的岩石圈拆离,同时导致大别山170Ma左右的岩浆事件,此外,早白垩世(130~110Ma)大别山穹隆的迅速隆升及相对应的大规模岩浆事件也需要另外一次岩石圈拆离,碰撞后幔源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及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大别-苏鲁造山带碰撞后的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事件源于深部软流圈地幔上涌,辉石-辉长岩随MgO降低,SiO2也下降的分离结晶演化趋势,及典型的下地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一幔源岩浆在侵入地壳之前曾经历过岩浆的板底垫托(underplating)过程及与下地壳相互作用,岩石圈拆离可能是引发造山带碰撞后地幔上涌及岩浆板底垫托事件的原因,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地震层析结果显示,大别山南北两侧岩石圈均已显著减薄,除合肥盆地靠近郯庐断裂部分的岩石圈减薄可能与新生代玄武岩事件有关系外,因为大别山缺乏新生代玄武岩事件,大别山区的岩石圈减薄可能主要是岩石圈拆离造成的,此外,在40km处该带普遍存在一薄的低速层,以及该带白垩纪存在盆地 穹隆 盆地的耦合关系,均显示了该造山带两侧曾发生了岩石圈拆离和岩浆板底垫托作用。  相似文献   
36.
岩石圈居里等温面解释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区域磁测资料计算居里等温面的同种常用方法,对影响居里等温面的几个重要因素,诸如区域异常的选择,滑动窗口的尺度选择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影响岩石居里温度的各种因素,提出评估居里等温面计算精度的方法,给出居里等温面在区域负磁异常起因,油气资源预测,成矿作用与物性界面关系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7.
根据新疆西部早白垩世纪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单斜辉石的激光探针(LAM-ICPMS)微量元素分析了托云盆地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其所经受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地幔交代作用等深部过程。塔里木盆地北缘(西南天山)中生代时的陆下岩石圈具显生宙的“大洋型”地幔特征,经历了低于10%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复杂的地幔交代作用影响。交代介质类似于含水硅酸盐质碳酸岩熔体,可能是SiO2不饱和的硅酸盐溶体与碳酸岩体叠加结果。该地幔与中国东部新生代时的主全地幔性质相似,但岩石的太物颗粒总体较细、岩石中透辉石的总体含量较高、地幔显交代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38.
管材的回转牵引弯曲试验及回弹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提高管材精确弯曲质量,在弯曲实验及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上,利用理想弹塑性变形模式,分析了管材回转牵引弯曲过程中产生的回弹现象.因弯管各部分变形程度不同,产生了由弹性弯曲和塑性弯曲引起的两种回弹.通过理论分析导出近似计算公式,并利用部分实验结果对公式进行了相应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略小,其原因与试验中所施弯曲力不均匀和没有计入摩擦的影响有关.经过大量实验修正后可望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9.
下扬子区深部热状态与岩石圈厚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下扬子地区区域构造,地温场和大地热流密度的分布特征,结合岩石热性参数测试结果和该区的地表分层模型,确定了地幔热流密度分布特征和壳幔边界温度以及居里等温面的埋藏深度。根据于玄武岩固相线公式,估算了上地幔介质部分熔融开始的深度。  相似文献   
40.
首次运用接触应变理论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现象,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提出四川盆地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模式和岩石圈楔入构造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