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6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202篇
教育与普及   1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7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540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根据S-N曲线和线性累积疲劳损伤准则等对长山大桥斜拉索进行车载下疲劳分析和寿命评估.利用ANSYS编制程序绘制塔梁墩固结处的位移影响线,找出荷载最不利位置,然后,结合疲劳分析软件FE-SAFE计算塔梁墩固结处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长山大桥塔梁墩固结处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最容易发生疲劳破坏,其内索区斜拉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寿命要低于边索区,这为长山大桥日后检修维护等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择时运动对青年男子运动员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为科学指导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5名青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两次Wingate实验(两次测试的间隔为3d),测试时间分别在清晨(7:00~9:00)和傍晚(17:00~19:00).测定受试者口腔温度并取静脉血测定,测定血常规、血生化、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结果:1)受试者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以及RPE值在傍晚高于清晨(P<0.05);2)安静时(运动前),傍晚口腔温度、WBC及其亚群、血生化(GLC和CRE)、组织损伤标志物(CK,LDH,AST和ALT)和氧化水平(MDA)高于清晨(P<0.05),RBC,HCT和抗氧化水平(T-AOC,TBIL和UA)低于清晨(P<0.05);3)清晨运动后除抗氧化参数外均显著性升高(P<0.05),傍晚运动后所有指标均显著性增加(P<0.05);(4)傍晚运动后除抗氧化参数和HCT外其他各指标均高于清晨运动后水平(P<0.05).结论:1)青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和运动性疲劳程度在傍晚高于清晨,其原因可能与安静状态下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水平具有日节律波动性有关;2)一次高强度运动后组织损伤与氧化水平的日节律变异依然存在,而抗氧化水平的日节律变异则减弱.  相似文献   
23.
大枣多糖对CFS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大枣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机理。采用水提醇沉法对大枣多糖(Jujube polysaccharide,JP)进行了制备,同时建立了一个4周的大鼠CFS模型,通过服用不同剂量的JP,对动物进行了行为学方面的检测,以及测定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转化情况。JP能够显著提高脾脏指数,降低血清MDA含量,改善T、B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JP治疗CFS的机理与其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与改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4.
针对土体强度干湿循环试验成果无法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情况,通过分析雨流计数法的计数原理、计数规则和实现方法,探讨了其应用于土体强度干湿循环效应的可行性和土体应遵循的假设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验证了雨流计数法在土体强度干湿循环效应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干湿循环效应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疲劳损坏,应用雨流计数法对土体干湿循环中的含水率变化进行统计是完全可行的;通过应用雨流计数法,可把大气影响下土体的不规则含水率波动整理为较规则的含水率数据,并获得各个含水率变化幅度下的循环次数,为室内试验成果与工程实践应用搭建了一个桥梁。  相似文献   
25.
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梁采用合理的布筋方式,克服传统直线先张法布筋方式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特点不相适应的缺点,增加了跨度;同时避免了后张法在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缺陷,有效地控制了梁端斜裂缝的出现.通过室内试验验证,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梁提高了梁体的疲劳受力性能,能够较好地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6.
以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工具,对平封头结构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分析。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分别采用ASME VIII-2规范和EN 13445规范中的方法对平封头结构进行疲劳评定,得到了不同方法下平封头结构的许用循环次数。结合Hinnant等的压力容器平封头疲劳试验数据,对各种疲劳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规范中的疲劳评定方法预测的寿命均小于试样的实际寿命,基于ASME VIII-2弹性分析法得出的疲劳寿命最接近实际值。  相似文献   
27.
如何定量评估液氮冷却后煤储层的渗透率演化是液氮冷却增透煤储层技术的关键。为分析液氮注入煤后的变形、破坏和渗透率演化过程,将煤视作弹脆塑材料,其变形过程包括弹性变形、脆性跌落和残余塑性流动3个阶段,结合单元强度退化指数、扩容指数和Mohr-Column准则,建立了考虑围压对煤单元峰后力学行为影响的本构模型。根据煤岩单元变形过程,将煤岩单元渗透率演化分成2个阶段,即弹性压缩煤岩单元渗透率减小阶段及煤岩单元破坏后的渗透率增加阶段。分析了单元弹性变形、剪切破坏和拉破坏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煤岩单元弹性压缩和拉伸引起单元内孔隙空间的变化,进而影响单元渗透率;煤岩单元剪切破坏在单元内形成共轭剪切带,在剪切带内的流体流动服从平行板定律,给出了基于单元体应变的剪切带宽度和渗透率计算公式;煤岩单元拉破坏在单元体内形成"十"字型裂隙,在裂隙内的流动也服从平行板定律,给出了基于单元体应变的裂隙宽度和渗透率计算公式。结合热传导理论建立了液氮冷却煤层的温度-变形-破坏-渗透率演化模型,并在FLAC下利用Fish函数方法予以实现。数值算例研究了液氯注入辽宁王营子矿某煤层气抽放井后煤层的变形、破坏和渗透率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煤受液氮冷却作用后发生体积收缩,越靠近钻孔温度梯度越大,收缩变形越大,温度拉应力越大,越容易破坏,形成拉破坏区。液氮注入冷却10d后的拉破坏区约0.65m宽。2)在拉破坏区,单元内形成了贯通的裂隙,单元体渗透率显著增长,液氮冷却10d的单元渗透率最大增长幅度可达1.97×105倍。3)远离钻孔区域,拉应力也使得煤的渗透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1%~14%,远小于破坏区。4)随着冷却时间增加,破坏区域扩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减缓,这表明在工程实践中冷却时间过长,不一定能取得更好的冷裂效果。5)液氮冷裂的主要影响区域在1.0m左右,但实际工程中钻孔内压力、煤岩体内水的相变等对煤岩的实际变形和破坏也有很大影响,从而使得液氮冷裂的影响区域更大。6)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液氮冷却煤体变形-破坏-渗透率演化过程,从而为评估液氮冷却煤岩增透效果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以某库房32 t桥式起重机的吊钩横梁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现场实测确定吊钩横梁危险部位应力与起重量的关系;并通过监测起重机的工作循环次数和起重量获取吊钩横梁危险部位的应力谱.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的P-S-N曲线,利用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吊钩横梁进行了疲劳寿命估算.  相似文献   
29.
为了提高涡流传感器监测裂纹灵敏度,应用COMSOL软件AC/DC模块建立了涡流传感器监测系统模型,并搭建试验系统证明了其正确性;优化了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基于优化结果试制了涡流传感器,并进行了预制裂纹监测试验.模型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提离距离越小,基材厚度越薄,系统监测灵敏度越高;涡流传感器各通道通过裂纹区域时,跨阻抗幅值和相位都增大,以综合跨阻抗幅值和相位的变化率作为系统输出信号,提高了监测灵敏度,传感器分辨率达到1mm.  相似文献   
30.
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对该围堰进行了渗流分析,通过分析得到:围堰在下游溢出口处水力坡降较大,容易发生水力破坏;而渗流量主要集中在防渗墙下方的覆盖层中,这主要是悬挂式防渗墙引起的。在实际工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两点,以确保该围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