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段储层成因的多样性,开展对岩溶白云岩储层主控因素的研究。通过岩芯、薄片观察及物性分析,明确了白云岩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建立储层的识别标准。通过测井解释,运用风化壳残余厚度图和连井剖面,解释白云岩储层的主控因素,最后认为:(1)岩溶微古地貌沟槽溶蚀作用极为强烈,多发育溶蚀垮塌角砾岩,储层发育极差;岩溶高地储层相对较好;(2)岩性的差异导致白云岩储层溶蚀程度的强弱,膏质白云岩边溶蚀边垮塌,横向上延伸范围较广,垂向上可形成较深的垮塌,加剧了岩溶发育程度,含极少膏质白云岩容易发育溶孔及裂缝,有利储层发育;(3)不同白云石化作用造成储层的非均质性,准同生期发育的泥晶白云岩较为致密,粉细晶白云岩孔隙较为发育,且两者互层分布使得储层纵向上变化较大,但横向上较为连续。  相似文献   
22.
雷口坡组地层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目前对雷口坡组地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川中地区。为了明确川西南峨眉龙门硐地区雷口坡组地层的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通过实地踏勘考察和光学显微镜岩石薄片鉴定,对龙门硐地区雷口坡组地层的优质储层发育段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一段以泥晶碳酸盐岩为主,储集性能差;雷二段的颗粒滩相碳酸盐岩、雷三段的灰质泻湖相灰岩和颗粒滩相碳酸盐岩,雷四段的岩溶角砾岩为优质储集层;不同的有利储集层段所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不同。研究认为:雷口坡组二段、三段的有利储集层段所经历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为埋藏期溶蚀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和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埋藏期胶结作用。雷口坡组四段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为表生期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23.
以白云岩的地球化学方法为主,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风城地区二叠系风城组广泛发育的白云岩化岩类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对乌尔禾?风城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白云岩化岩类的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和古盐度、古温度的研究,得出研究区白云岩类以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和凝灰质白云岩三种形态存在.白云质岩类富含陆源碎屑(泥质)或凝灰岩组分;白云质岩类中c(Mg)/c(Ca)分布范围较宽,主要分布于0.636~4.785,平均值为1.532,大部分分布于1~2,说明研究区有丰富的Mg2+供应;白云质岩类中w(Sr)较高,主要为95.9×10?6~783.6×10?6,平均值为464.95×10?6, w(V)/w(Ni)为0.8~4.8,主要为2~3;研究区二叠系白云质岩类的δ18O和δ13C值分布范围较大,δ13C为?1‰~5.2‰,平均值为3.1‰,δ18O为?14.8‰~3.2‰,平均值为?2.8‰.由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结合古温度和古盐度分析认为研究区风城组白云岩形成于一盐度较高、温度偏低的环境中,火山喷发的热液活动对白云岩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白云质岩类形成大部分发生为成岩早期,少部分白云岩化发生为成岩中晚期的埋藏时期,总的来说白云质岩类形成于早成岩阶段的陆相咸水湖泊中.  相似文献   
24.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武系纯白云岩;研究区内地貌从分水岭到河谷呈现由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浅洼到峰丛峡谷的有序回春式逆向演化中;河谷裂点带之上的高原面中,地面以常态面状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峰林谷地与峰丛谷地,在干流与水量较大的支流,水流下切迅速,形成峰丛峡谷,靠近河谷的中间过渡地带,发育了峰丛浅洼;研究区内未形成以深、长、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更未发育网状地下河系统。因此,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青年期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25.
王云章 《太原科技》2010,194(3):61-62,65
冶镁用白云岩是生产金属镁不可缺少的原料,盂县境内白云岩蕴藏比较丰富,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巨大。该矿床为大型冶镁用白云岩矿床,经技术经济概略评价,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可作为金属镁厂的矿源地。随着进一步地合理勘查开发,本区将成为重要的镁资源产地。  相似文献   
26.
本文评介俄罗斯列别茨克钢厂转炉用耐火材料——焦油白云石的生产工艺及防水化措施和喷补技术,介绍本人对湖北钟祥白云石的研究结果。通过对比,提出开发利用钟祥白云石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借鉴外国经验,如列别茨克钢厂的防水化措施和喷补技术,使钟祥白云石尽快得到利用。  相似文献   
27.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土壤质量。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贵阳市白云岩地区4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样地调查与土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土壤水分及持水性、土壤容重、土壤比重)存在较大差异,变化规律亦不一致。在较大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没有小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显著。良好的植被条件与合理的土地利用能有效地保持水土,改善土壤质量,有效防止土壤退化,植被恢复特别是灌草丛的恢复对改善土壤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改变硅热法炼镁工艺存在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等缺陷,提出了造球→煅烧→还原硅热法炼镁新工艺.为了控制炼镁预制球团生球的成长,主要研究了白云石球团生球的成长特性,考察了影响球团成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间断造球过程中,生球的长大主要以聚结机理进行,连续造球过程中,生球的长大主要以成层机理进行;白云石预制球团生球的成长率随原料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岭土用量的增加,生球成长率上升;原料进行湿混或干混,对生球的成长行为产生不同影响,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其生球成长速度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9.
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乌里格孜塔格中-下奥陶统巨斑状白云岩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野外观测表明,黄灰色粉-细晶白云岩呈巨斑状(巨斑直径可超过10m)发育于灰黑色薄层泥晶灰岩中,界面形态不规则,且不受沉积控制。显微镜下观察,白云石粒径多在100μm左右,直面为主,半自形-自形。巨斑状白云岩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碳同位素(δ13CPDB:-1.34‰~-0.62‰)位于早奥陶世海水值范围内,氧同位素(δ~(18)OPDB:-8.01‰~-4.79‰)比同期海水值高;87Sr/86Sr比值(0.711000~0.711535,AVG=0.710863)远大于泥晶灰岩与同期海水比值;Fe(2001.32μg/g)和Mn(601.73μg/g)含量高于泥晶灰岩,Sr(33.14μg/g)和Ba(8.27μg/g)含量相对较低;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特征与泥晶灰岩相似,弱的Eu负异常;有序度(AVG=0.6)较低。综合研究认为,白云岩化发生于早-中奥陶世浅埋藏、较低温环境,属于构造-断裂相关的局部白云岩化。白云岩化流体主要来源于巷古勒塔格组中下段及突尔沙克塔格群封存的地层流体,准稳定碳酸盐矿物稳定化提供主要的Mg2+,灰岩地层中泥质沉积中的黏土矿物转化不仅提供少量Mg~(2+),更提供放射性87Sr。兴地同沉积断裂相关的伴生断裂富集自源白云岩化流体,充当其运移通道,使断裂系统附近灰岩优先白云岩化,形成巨斑状构造。  相似文献   
30.
地下岩体中普遍存在的裂隙是影响岩体拉压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托贵阳轨道交通工程,采集泥质白云岩,开展劈裂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不同裂隙角度对泥质白云岩拉、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劈裂试验中,泥质白云岩抗拉强度为3~7 MPa,平均值为5. 03 MPa,抗拉强度随裂隙角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劈裂模量为0. 1~2. 84 GPa,整体呈幂函数下降趋势;(2)泥质白云岩的抗压强度较高,分布在60~130 MPa之间,平均抗压强度为87. 25 MPa;随裂隙角度的增大,试样抗压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岩体中最易破裂裂隙角度为22. 5°~45°,与试验结果相符;弹性模量随裂隙倾角整体呈上升趋势;(3)通过对泥质白云岩拉压强度对比,得出泥质白云岩抗压强度平均值与抗拉强度平均值之比为18. 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