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7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21.
唐代的送别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熔铸了盛唐蓬勃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貌。文章对唐朝送别诗进行分析,分别勾勒出唐代送别诗雄浑壮大、豪放劲健、悲壮崇高的三个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2.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它代表总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兴盛,与结构主义的衰落有者直接的关系。德里达的批判方法是从被批判者的理论内部找出其矛盾,找出瓦解自身的力量,让结构自行解构。他从否定社会、怀疑社会走向否定秩序、否定结构、否定既存的语言体系。这一对结构主义批判的胜利,体现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决定性转折。  相似文献   
123.
磐石,是指厚重的石头,所谓“磐,山石之安者.”在美学上,磐石通常被认为是丑石.磐石之丑,不同于巧石的秀丽象形,也有别于太湖石的透、瘦、漏、皱.它大致可以用“丑、顽、拙”三个字来概括.丑者,是指石的愚钝怪诞、散漫无定形、不合规范;顽者,指石质的坚硬、固执、阳刚;拙,则指石的粗糙、浑朴和敦厚.磐石不是工细纤巧、秀丽俊俏的象征,常常被引作坚固不动、能负重任的比喻.  相似文献   
124.
先秦的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高峰。彼时不仅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了多种界说.还在对音乐本质的分析中,将“声”、“音”、“乐”这三个概念加以区分。但先秦音乐思想以儒家为主干,所以特别强调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明显的功利特征。  相似文献   
125.
埃德加·爱伦·坡 (EdgarAllanPoe 1 80 9- 1 849)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南方作家。《乌鸦》一诗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原则 ,本文从该诗的形式及创作技巧方面 ,侧重分析了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从而为解读该诗及他的其他诗作找到了一把钥匙 ,进而重新评估了这位与众不同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从重"生"的哲学角度探讨了中国美学精神,中国美学思想主流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7.
本文试图在20世纪中西方文化全面碰撞、对话和整合的世界存在境遇中,以反思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文化走向为轴心,寻求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图景。文章在人的世界性存在的文化层面,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美学学科两个方面,把反思的基本问题展现为中国人的世界性存在的面貌是怎样的。文章认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展现了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创造者的世界存在态势;在美学自身的学科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则呈现出多维阐释的文化态势,尽管二者还存在着人的世界性存在状态与人的世界性存在性质之间的内在矛盾,但是,二者的历史方向都在于建立文化美学,这正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8.
钱文彬 《菏泽学院学报》2003,25(3):16-19,23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理论潮流,在文学美学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味”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重要美学范畴,经过众多文论家的阐发,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诗味论。诗味论与接受美学在关注读者与文本上存在着相通或相似之处,将两者放在一起考察有助于在对我国优秀的古典美学资料进行开发整理的同时,加强中西文论的交流与对话,进而促进当代文学批评范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9.
自从哥尼斯堡大哲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这部美学论著中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后,"审美无利害性"就成为美学家的热门话题.审美有无功利性问题也成为美学界争论不体的话题.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从根本上对审美知觉与非审美知觉作出区别,为美学创立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将"美"的领域从"美即和谐"的领域扩展到"审美"的领域;也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概念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30.
虚拟空间中的"读图时代"——技术引发的美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艺术记录方式的变化出发,分析了读图时代和文本时代的差异性。读图时代的代表是数字艺术,表现网络虚拟空间中,网络的特性使艺术的概念变得十分复杂,在网络中,现实被边缘化,因为它是一种虚拟的世界,由虚拟出发成就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本身存在着文化观念,从分析虚拟等新技术所带来的审美变革与影响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论探索,以及早回应新技术革命给美学理论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