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2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465篇
系统科学   175篇
丛书文集   754篇
教育与普及   8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4篇
现状及发展   102篇
综合类   1800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915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967篇
  2011年   1078篇
  2010年   1043篇
  2009年   1179篇
  2008年   1731篇
  2007年   1556篇
  2006年   819篇
  2005年   875篇
  2004年   775篇
  2003年   817篇
  2002年   984篇
  2001年   935篇
  2000年   574篇
  1999年   431篇
  1998年   367篇
  1997年   324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01.
为了解决大牛地气田硫化氢腐蚀严重问题,分析了硫化氢腐蚀机理以及影响腐蚀程度的因素。结合大牛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地质条件以及硫化氢赋存条件确定该区域硫化氢形成的机理,为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且该区域存在的大量石膏层为含硫化氢气体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硫化氢腐蚀模拟试验模拟了马五段地层水环境对N80钢和P110钢的腐蚀程度,P110钢的腐蚀程度较N80钢轻微,两者均属于极严重腐蚀。结合腐蚀表面微观形貌观测与腐蚀产物能谱分析得出:大牛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硫化氢腐蚀机理为高温高压下CO2/H2S电化学腐蚀为主;并伴随有高Cl-破坏腐蚀产物膜加速腐蚀。硫化氢腐蚀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温度和CO2含量增加会加速硫化氢腐蚀。  相似文献   
102.
为弄清文南区块沙三中亚段三砂组(Es中33)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在了解区域沉积背景,进行野外露头、岩心和录井岩屑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地质、测井、地震和测试等方法,对该区储层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孔喉网络宏观上主要靠粒间溶孔沟通,微观上主要靠微喉道和片状喉道;储层平均孔渗为10.84%、7.36 m D,表现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储层成因类型主要为三角洲沉积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滩坝砂体;储集空间主要受各类成岩作用改造,本区压实作用中等偏强,胶结作用范围大、类型多、程度强,导致原生孔隙大幅减少,孔渗变差;虽然溶蚀作用有利次生孔隙形成,但溶蚀程度较弱,对储层改造作用有限,最终导致储层致密化。  相似文献   
103.
从大学学风的内涵和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风调查数据入手,明确了大学学风的主体是大学生,学生学风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没养成、学习自律性低,以及学习不够刻苦、贪图享乐轻松等问题;探讨了辅导员作为管理人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当好与师生沟通的协调员、学生日常事务的服务员、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员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监督员。  相似文献   
104.
将基于蜜蜂繁殖机理的蜂群算法应用于聚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蜂群聚类算法.对随机生成的初始蜂后在选优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了算法收敛速度和聚类结果的稳定性.结合蜂后染色体的编码方式和雄蜂精子的单倍体特征,设计了产生幼蜂的交叉操作.充分利用蜂后良好基因信息对幼蜂展开邻域搜索来改进幼蜂质量.通过与其他聚类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5.
106.
为模拟爆燃压裂技术的破岩效果和裂缝形态,进行了水泥试样致裂实验。制作了含有模拟射孔孔眼的ϕ244.5 mm套管,外维为ϕ1 600 mm×1 000 mm的水泥试样9组,并采用现场常用的航天复合推进剂和军工双基药进行实验。在实验基础上,与层内爆炸技术和重复强电冲击波技术进行储层致裂机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爆燃压裂技术对9组水泥试样具有100%致裂效果,裂缝条数在2~4条,裂缝缝宽在厘米级,且水泥试样的顶部缝宽要大于中部。随着火药用量减少,井筒内峰值压力减小,岩石裂缝条数减少,裂缝宽度减小。其造缝机理和形态有别于使用炸药的层内爆炸技术和使用脉冲功率负载及含能材料的可重复强电冲击波技术。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为了研究含有天然微裂隙和层理的页岩储层在压裂液产生的滤失和附加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开裂机理,采用复变函数保角变换方法修正了传统附加应力场解析解,基于最大拉应力强度理论,通过解析分析比较储层基质、天然裂隙和层理的复杂应力状态及相应的强度,得出水力压裂主裂纹遇天然裂隙或层理后的开裂机理和扩展方向.基于莫尔强度理论分析讨论被裂纹穿过后的储层次裂纹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水力压裂主裂纹尖端拉应力集中,发生张性破坏;被主裂纹穿过的天然裂隙或层理在附加应力场和压裂液产生的滤失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形成滑动次裂纹;附加应力场增大裂纹附近的最小地应力、降低裂纹附近的最大地应力,不利于储层次裂纹的形成;降低排量、增加压裂作用时间,提高裂纹附近储层孔隙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可促进储层次裂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深入研究电缆附件绝缘材料在电、热和机械等多种应力耦合作用下的破坏机理,以110 kV预制式电缆中间接头用三元乙丙橡胶为研究对象,搭建了模拟电缆附件绝缘界面应力作用状况的多应力耦合试验装置。对交联聚乙烯-乙丙橡胶界面中的橡胶试样施加不同的机械拉伸和电应力,应力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显微观察、机械性能测量、体积电阻率及交联度测试、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试样进行了观察及测试。研究结果显示,乙丙橡胶表面分子中的部分原有基团在电应力作用下被破坏并氧化,生成—OH、C=O等氧化基团,机械拉伸应力对上述反应具有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而机械性能、体积电阻率和交联度等反映材料体积特性的参数变化幅度不大。这表明,上述多应力耦合作用对乙丙橡胶的破坏主要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体积内部,原因可能是乙丙橡胶材料中的大量添加物和填料暴露在表面后,阻挡了放电粒子和活性基团对试样内部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