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63篇
教育与普及   10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2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26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油气工业发展60年经历了两次大飞跃:第一次实现了陆相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并建立了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第二次实现了海相碳酸盐石层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并形成了中国特色海相石油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湘中下石炭统梓门桥组透石膏沉积环境研究、构造的研究,认为其成因受沉积环境、地下水的侵蚀、淋滤、后期构造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在煤田勘探中对石膏矿床的分析和评价的同时注重对透石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3.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S1井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油气源对比表明S1井原油和天然气均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白垩系清水河组与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存在两期成藏,该区二叠系乌尔禾组的自生自储是深层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4.
如何实现循环经济理论与油气资源型城市发展实践相结合是油气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首要任务.以油气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为关注焦点,强调了开展油气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研究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油气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研究空白及不足,为深入开展油气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科学大观园》2009,(15):8-9
“大庆”名的由来 松基3井喷油以后,松辽石油勘探局的同志立即前往黑龙江省委报捷。1959年11月7日,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第二书记、省长李范五和强晓初、李剑白、陈剑飞等领导冒着严寒,驱车200余千米从哈尔滨赶到大同镇,听取了勘探工作汇报,并亲临松基3井、葡1井井场慰问了石油职工。  相似文献   
106.
二连盆地在吉尔嘎郎图凹陷、赛汉塔拉凹陷的储层、物性、流体类型复杂,会显示不同的特性,利用地化录井的解释资料标准,提高油气层录井的符合率,体现出地化录井技术在天然气解释和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现代寻找石油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重力勘探、磁发勘探等手段找到油源,然后通过钻井等手段发现并开采石油。近几年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不断地创新与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勘探技术多样化;软、硬件设备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8.
新型正交型三分量检波器的研制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4):412-414
  相似文献   
109.
胜华炼油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胜华炼油厂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功能,并对其数据组织方法以及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该系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优势,对建筑物以及管网等实和了图形化的电子管理,为炼油厂的安全生产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0.
自然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和中国的地质学家发现了自然铝。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发现。本文还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地自然铝的成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