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口凹陷中,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黄口凹陷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强调指出沉积环境的演化明显受构造因素控制。其构造─沉积演化大致可分为拗陷期、断陷期和大区域拗陷期(N-Q)3个沉积环境发育阶段。早白垩世晚期一渐新世晚期,黄口断陷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直接受丰沛断裂带的制约。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期和渐新世早期,分别形成两个生油层系。据生油岩分析,这两套生油岩系均富含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102.
济源凹陷为一中、新生代复合型断陷.下第三系原油为轻质、低硫原油,与下伏中生界(Tt-J2)湖沼相生油岩抽提物具有同源性,而与下第三系泥岩抽提物回然相异。后邓断裂是烃类垂直运移的良好通道,中生界生成的烃类沿断裂经过了约3000-4000m的垂直运移而聚集成芷。长距离的垂直运移造成了原油中r-蜡烷的富集,作为运移通道的断裂发育时间、规模等控制了浅层油芷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3.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对岩心观察、粒体分析、镜下鉴定结果及测井曲线形态等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东营凹陷中央构造带西估ES3^中沉积早中期主要属于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浊积扇相沉积,ES3^中沉积中后期属浊积扇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浊积扇可分为有水道的远源浊积扇、与三角洲有关的近源滑塌浊积扇;三角洲相在该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指出了ES3^中不同沉积期各相带的空间组合及分布特征。结合测试资料分析,辫状水道微相和滑塌浊积扇的中扇为有利相带,从而为本区ES3^中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西湖凹陷的古地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湖凹陷HY1411井的岩心和岩屑样品中的磷灰石进行了系统的裂变径迹测定 ,并对该井所代表的西湖凹陷地热史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西湖凹陷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深度为 2 0 0 0~ 390 0m ,相应的古地温为 70~ 12 5℃ ,古地温梯度为 2 .8℃ / (10 0m)。西湖凹陷主要生油岩是下第三系暗色泥页岩 ,其大量生成油气的温度约为 90℃ ,生油门限是 2 80 0m左右。西湖凹陷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为单峰分布 ,说明此地区自第三纪以来仅经历了一次热事件作用 ,且与该地区大地构造活动一致。这说明此方法是可信的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5.
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分析与传统沉积学等方法,探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规律与有利储集层发育特征,为高勘探程度区油气二次勘探部署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斜坡作为古地貌单元的主体,为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除四大盆外隆起物源外,孔店、港西等盆内凸起也是碎屑沉积体系的重要物质来源,斜坡区既富泥也富砂;古近系相序完整,环湖规模性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湖泊碳酸盐岩等相类型;中深层储层具有原生、次生孔隙与微裂缝共存的特点,在异常高压、早期油气充注和次生溶解等作用下,中深层也发育优质储层,斜坡区的勘探下限可达5km;多类储集体与歧北挠曲斜坡、板桥斜坡、埕北断坡等匹配形成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上倾尖灭等地层-岩性圈闭带.勘探结果发现了歧北斜坡、埕北断坡亿吨级储量区,板桥斜坡形成了千万吨级效益储量区.斜坡区作为断陷湖盆负向构造单元,是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6.
运用最新的深水重力流理论开展系统研究,细分大型三角洲前缘斜坡重力流成因砂体类型,并建立各类型砂体的判识标准,探讨砂体展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大型三角洲前缘斜坡发育一系列重力流成因砂体,砂体并非由单一流体形成,包含了塑性体、砂质碎屑流及浊流等多种流体的有序转化和多个岩相组合;根据纵向上序列组合的差异,可把重力流砂体类型划分为滑动成因砂体、滑塌成因砂体、碎屑流成因砂体和浊流;利用岩心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测井相和地震相等多角度对比可识别砂体类型;三角洲前缘斜坡重力流成因砂体的形成与展布受控于古物源、古沉积坡角、同沉积断层和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等因素,其中充足的物源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物质基础、适宜的古坡角是重力流砂体有序展布的必要条件、同沉积断层下降盘是砂体发育的有利区,而基准面旋回变化决定了重力流砂体的纵向分布样式。  相似文献   
107.
基于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某探井全井段泥岩样品的热解分析资料和4个岩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对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存在3套潜在烃源岩,即赛汉塔拉组(K1bs)泥岩、腾格尔组二段(K1bt2)泥岩和腾格尔组一段(K1...  相似文献   
108.
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评价的主要目标层系,如何筛选页岩油富集和可动层段是目前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难题。采用氦气法和常压干馏法测定了沾化凹陷罗69井密闭取心的岩石样品,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沙三下亚段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随孔隙度增大而减小,当大于某一特定孔隙度界限时,含水饱和度值趋于稳定。提出了页岩储层孔隙度越大、含油饱和度不变或者更高,则可动烃类含量越高的观点,通过对已获油流层段测井响应的分析,提出利用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多参数对页岩油可动性表征的思路,并依据沾化凹陷页岩测井响应特征及参数分布范围对储层富集程度进行了分级评价,其中I类最好,可作为页岩油勘探的主要参考目标。  相似文献   
109.
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为例,综合7口取心井岩心、镜下薄片、分析测试以及400口井测井精细解释储层物性等多种资料,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稠油热采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区储层为高孔高渗,平均孔隙度31.25%,平均渗透率1 829.3 md。从微观成因角度,将研究区目的层孔隙结构划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等2大类,同时进一步细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基质内微孔、解理缝、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特大溶蚀粒间孔、构造缝和溶蚀缝等10种亚类,其中以粒间孔隙和粒间溶孔为主。宏观上,基于精细测井解释资料,绘制了不同单层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图。高孔隙度的区域主要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与水下分流河道主流线部位,指示孔隙度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在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开发方式转换时,应该充分考虑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作用,在保证注汽井和采油井位于孔隙度高值区与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得同一井组位于高孔隙度连片区域,已取得最好的注采对应效果。同时应该适当控制注入压力,防止蒸汽沿着高孔隙度发育条带突进,从而降低波及体积和提高石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0.
高邮凹陷方巷油田和黄88断块新近发现的断块油田,明确所发现原油的成因与来源则是油气勘探关心的核心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地区原油族组分十分相似,它们难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确定其成因和来源;而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则可以提供相关地球化学信息。两地区原油在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上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均具有低的姥植比,伽马蜡烷含量中等,贫重排甾烷,说明这些原油的烃源岩应该形成于还原性强、古盐度较高,且缺乏黏土矿物催化作用的沉积环境。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为方巷油田的原油中C_(29)H/C_(30)H比值较高,且其C_(27-29)甾烷碳数呈不对称"V"型,这些特征与高邮凹陷阜二段烃源岩较为接近;而黄88断块的原油中C_(29)H/C_(30)H比值较低,且其C_(27-29)甾烷碳数呈对称"V"型,这些特征与高邮凹陷阜四段烃源岩较为接近,由此表明方巷油田和黄88断块油田的原油具有不同的来源。两地区原油中C_(29)甾烷成熟度参数[C_(29)20S/(20S+20R)和C_(29)ββ/(αα+ββ)]均小于0.40,显示典型低成熟油的特征,说明它们是有机质在低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