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0年   3篇
  193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01.
关培凤 《世界知识》2010,(13):58-59
<正>中国为生存与主权而抗战,非达此目的,决难言和平,中日和谈必须以日军完全退出所占中国领土为先决条件。1935年12月,陈介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在中日关系日渐恶化的艰难处境中,积极参与对日外交,维护国家权益。1938年,中国政府派陈介出任驻德大使,斡旋中日战争爆发后的中德关系。  相似文献   
102.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0,(21):48-49
<正>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压力下,民进党一直在尝试调整两岸政策,然其结构性矛盾未除,任何细节变化的效果都将十分有限。9月中旬,民进党主席、新北市长参选人蔡英文接受台湾《苹果日报》专访时称,"两岸政策稳定性很重要,民进党若再重返执政,会延续前朝政策,不会横柴入灶(闽南话,意指蛮干)"。  相似文献   
103.
国民党内部与执政当局内部对于两岸关系发展仍存在不同意见,政治分歧仍是开创两岸关系发展新局的重要障碍。 新春之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北京之行使人们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增添了一份期盼。两会召开期间,新一届中央领导再次重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并提出“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与“共同开创中华民族新的前程”的重要主张。然而,  相似文献   
104.
《世界知识》2010,(4):71-71
<正>2月2日,日本美术院和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在日本东京举办平山郁夫追思会,缅怀日本画坛巨匠、中国政府"文化交流贡献奖"获得者平山郁夫。平山郁夫193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自幼喜爱绘画。1959年,他以一幅《佛教传来》在  相似文献   
105.
拨开迷雾看南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 《世界知识》2010,(16):24-26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等个别域外国家不时对"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表示"关注",声称南海问题"是地区安全问题"。越南等个别南海周边国家则公开表示欢迎这些"关注",多方推动南海问题"地区化"、"国际化"。这些域外、域内国家在一唱一和。事实何在?用意何在?  相似文献   
106.
外交小灵通     
《世界知识》2013,(5):9-9
对于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将继续就中菲南海争议推进针对中国的仲裁进程,发言人表示,中方已明确表达了反对的立场,将继续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做出努力,并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权益。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当代的民族主义思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历政治风波后中国民众在外交领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并且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逐渐崛起并迅速高涨起来的,进而成为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之一,它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是随着国力的强大,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上主张和平与发展。中国根据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强化民族主义,已成为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20世纪后期形成的新民族主义,并分析其特征及对国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和平发展道路”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又一伟大创新,是实现新世纪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挟择。它以“和平”理念为基础,既体现了当代中国对自身角色、未来形象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于实现中国的自身发展,同时又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各国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正>诺翁本应是第一个和平奖得主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1833年~1896年)签署遗嘱:将其全部财产作为基金,以年息为那些对人类文化科学事业、民族团结与国际和平做出重大贡献的人颁奖。同时规定,诺贝尔和平奖不与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等四个奖项一起在瑞典评颁,而是由挪威议会任命一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