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Te(Ⅳ)-Pb(Ⅱ)-Cu(Ⅱ)-As(Ⅲ)-H2O和Te(Ⅳ)-MeS-H2O系热力学分析,得到溶液中Te(Ⅳ),Pb(Ⅱ),Cu(Ⅱ)和As(Ⅲ)离子总浓度与溶液pH值、温度以及溶液中S2-浓度的关系。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硫化物沉淀法可以深度净化Na2TeO3溶液,去除其中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及砷离子,确定理论上去除Na2TeO3溶液中Pb(Ⅱ),Cu(Ⅱ)和As(Ⅲ)离子的最佳pH值为11左右。采用硫化物沉淀法对Na2TeO3溶液中Pb(Ⅱ),Cu(Ⅱ)和As(Ⅲ)离子的净化实验验证了热力学分析的正确性,通过实验使粗TeO2中的Pb,Cu和As杂质的质量分数由0.273 0%,0.165 9%和0.280 0%分别降低到3.24×10-4%,1.00×10-4%和1.30×10-3%,但S2-浓度过量对As的去除不利。实验确定硫化沉淀法去除杂质离子的最佳条件是:pH=11,温度为373 K,反应时间为50 min。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电沉积非晶态NiP合金镀液组成和镀层性能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了解到对镀层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镀液的pH值,其次是[H3PO3];找出了稳定镀液组成和镀层质量的有效措施,即采用一定面积比例的DSA和Ni混合阳极,调整好镀液的pH值,适当加入稳定剂和降低镀液的[Cl-],定时定量地添加H3PO3.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室温下电沉积出的非晶态Ni-Fe—P合金镀层外观接近镜面,镀层厚度可达42μm.经X-ray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等离子光谱分析(ICP—AES)证实,所获得的Ni—Fe—P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中主要成分Ni、Fe、P的含量分别为74%~83%、9%~24%和6%~10%,此外,还含有0.01%~0.14%B和C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是导致非晶态Ni—Fe—P合金镀层产生的主要原因.文中对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的工艺条件、添加剂HAT和光亮剂HAB1、HAB2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图8,表1,参14  相似文献   
14.
硫酸铜脱除砷、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农用硫酸铜经一系列脱杂处理 ,得到电镀用硫酸铜 .用氧化、中和、水解方法 ,一次性脱除农用硫酸铜中的砷、铁 ,使之达到电镀用硫酸铜的质量要求 .研究表明 :用H2 O2 作氧化剂 ,可以有效地氧化As(Ⅲ )和Fe(Ⅱ ) ,且反应速度快 ;加入适量Fe2 (SO4) 3,能确保砷以FeAsO4形式除去 ;控制溶液pH值 ,可以使过量Fe3 以Fe(OH) 3沉淀形式除去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和沉淀法,以Na2CO3作脱杂剂一次性脱除农用硫酸铜中Pb,Zn,Co,Ca,Ni杂质,使之达到电镀用硫酸铜的质量要求.讨论了pH值、溶液起始浓度、溶液浓缩密度和过滤速度对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pH值为4.0,溶液CuSO4起始质量分数为30%,浓缩液密度为1.320g/cm3和慢速过滤的条件下,可使产品中的w(Pb)≤0.0005%,w(Zn)≤0.0005%,w(Co)≤0.0005%,w(Ca)≤0.0010%,w(Ni)≤0.0020%.同时采用与小试验相同的工艺流程与条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产品质量达到小试验产品指标,产品为蓝色有光泽晶体,结晶颗粒均匀,符合电镀用硫酸铜要求,证明该脱杂工艺路线是合理可行的,操作方便,容易实现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分散剂对Fe3O4表面化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Zeta电位和电荷面密度为定量指标,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及柠檬酸对Fe3O4表面化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3O4等电点的pH值为6.4~6.8,当pH<6.4时,其表面带正电,当pH>6.8时,其表面带负电;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柠檬酸通过静电吸附作用使Fe3O4的表面电荷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等电点明显向酸性方向移动,Fe3O4粒径减小,分散稳定性能越强;聚乙二醇与Fe3O4形成配位键,提供位阻斥力改变Zeta电位和电荷面密度,对Fe3O4的粒径和分散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沉积纳米晶体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恒电流沉积的方法,在55~65 ℃、pH值小于3.5、电流密度大于5 A/dm2、含有糖精的瓦特液中分别以直流和脉冲方法镀取镍.经X射线衍射分析,镍晶体沉积层表现为(111)择优取向,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所得的镍晶晶粒尺寸为小于10 nm的纳米晶体,并且镀层中含有少量的硫.通过研究电流密度及溶液中糖精浓度对镍沉积速率的影响,发现电流密度低时,镍沉积速率与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糖精的加入使镍沉积允许的电流密度增大,沉积速率减慢,对镍沉积起增加极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纯纳米α-Fe2O3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钠铁矶渣制取的硫酸亚铁溶液为原料,经过净化后采用沉淀法制备α-Fe2O3微粉。通过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α-Fe2O3微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FeCO3在600800℃热处理2h的产物是α-Fe2O3,晶核生长活化能为12.4kJ/mol,颗粒均匀呈球形,粒径小于100nm,杂质含量低纯度高;在沉淀过程中加入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抑制了前驱体FeCO3颗粒的长大和团聚,制备的α-Fe2O3粒径小,粒径分布范围窄。  相似文献   
19.
三价铬镀液中电沉积纳米晶体Fe-Ni-Cr合金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氯化物—硫酸盐镀液体系中,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通过电沉积的方法获得厚度约为30μm的Fe-Ni-Cr合金箔。研究了电流密度、温度、pH值以及镀液中三氯化铬和柠檬酸含量对Fe-Ni-Cr合金箔成分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即电流密度为10~20 A/dm2,pH值为1.60~2.70,温度为20~30℃。采用能量损失谱测定镀层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别测定镀层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电沉积得到的合金箔成分为31.13%~54.24%Fe,44.64%~65.36%Ni,1.11%~3.52%Cr,镀层表面光亮平滑,抗拉强度为900.2~996.0 MPa,电阻率为61.3~95.4μΩ.cm;Fe-Ni-Cr合金箔的晶粒尺寸小于10 nm,为纳米晶体结构,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20.
用黄钠铁矾渣制备复合镍锌铁氧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钠铁矾渣制备复合镍锌铁氧体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黄钠铁矾渣与无烟煤按质量比为5:1均匀混合,在800℃还原焙烧0.5h,焙烧渣用0.5mol/L硫酸溶液按液固比7:1在70℃浸出40min时,渣中93%的铁和镍进入浸出液中。浸出液经过净化除杂后得到含镍的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计量的硫酸镍和硫酸锌,采用共沉淀法,以NH4HCO3为沉淀剂,通过改变沉淀剂的用量控制pH值制备镍锌铁碳酸盐。将镍锌铁碳酸盐在800℃煅烧2h得到具有尖晶石结构的Ni0.5Zn0.5Fe2O4粉体,粒径约为59nm,粒度均匀,呈球形;煅烧4h时粉体粒径变大,粒度不均匀,呈棒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