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构建布鲁氏菌16MΔomp31基因缺失株,采用PCR方法分别从亲本株16 M上扩增omp31基因的侧翼看序列及枯草芽孢杆菌SacB基因,并将所得片段与pMD18-T载体相连并测序,利用双酶切的方法分别将其连入自杀载体pGEM-7zf+,获得亚克隆pGEM-7zf+-Δomp31-SacB。将所构建好的自杀载体通过电转化入布鲁氏菌16M感受态细胞中,经2次同源重组后筛选出16MΔomp31基因缺失株,并对获得缺失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获得布鲁氏菌16MΔomp31基因缺失株,该缺失株在15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本研究为今后研究布鲁氏菌抗凋亡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布鲁氏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蛋白进行了表达与纯化,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首先利用PCR方法从羊种布鲁氏菌基因组DNA中PCR法扩增pgm基因,并将该基因亚克隆至pET-28a(+)载体中,转化入大肠杆菌(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扩增了pgm的全基因,成功构建了布鲁氏菌pgm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gm,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经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可以与布鲁氏菌免疫血清产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pgm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物质,也为进一步开发基因工程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肠杆菌Klenow大片段聚合酶5'→3'聚合酶活性和T4DNA聚合酶3'→5'外切酶特性构建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BLT35Svp4-ST.用pUC18-435S中的T35S启动子取代植物表达载体pBLG-VP4-ST中的双35S启动子,通过Klenow大片段的聚合酶活性对植物表达载体pBLG-VP4-ST中的HindⅢ3'凹端补平,再利用T4DNA聚合酶外切酶活性将质粒pUC18-435S的四倍35S启动子即T35S中的SacⅠ3'凸端削平.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将一端为平端,另一端为BamHⅠ的粘性末端的四倍35S启动子定向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BLG-VP4-ST中取代原有的双35S启动子,转化并筛选阳性克隆.结果经PCR和酶切鉴定证实,四倍35S启动子成功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BLG-VP4-ST中.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了RV VP7的3个高度保守可诱发高水平体液免疫反应的中和性抗原表位,人工合成了这3个表位片段。采用了一种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重组DNA方法-搭桥PCR法,方便快速地构建了轮状病毒VF7蛋白的重组表位基因,将其T/A克隆入PBS-T载体,经过测序与报道序列同源性达100%。结果表明:搭桥法PCR简单易行,快速准确,尤其是在构建2个或多个小基因片段的融合时,比酶切、连接方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RT-PCR方法从新疆临床发病猪场采集的病料中扩增了CSFV流行株E2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编码区,测定了15株CSFV的核苷酸序列。应用DNAstar计算机软件对6个地区6个代表株CSFV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疆6株CSFV流行株与猪瘟兔化弱毒株(C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0.9%~82.8%,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6.2%~88.3%,说明新疆CSFV流行株E2基因发生了部分变异,与疫苗株相比抗原性产生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猪轮状病毒的细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猴肾传代细胞系(MA-104)上成功培养了猪的轮状病毒。病毒接种前用胰酶处理且维持液中不含血清,连续传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细胞先肿大变圆,边界不清,后聚集、萎缩,直到死亡脱落。  相似文献   
17.
克隆、测序布鲁氏菌疫苗株M5—90外膜蛋白基因OMP31,原核表达OMP31并对其检测。从羊种布鲁氏菌M5-90中PCR获得OMP31基因,连接到pBS—T克隆质粒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基因片段克隆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进行SDS—PAGE,而后Western—blot检测。结果M5-90疫苗株的OMP3I基因序列与羊种布鲁氏菌参考株16M的同源性为99.03%;外膜蛋白基因OMP31在大肠杆菌表达后能够被Western—blot检测到。结论:表达的布鲁氏菌疫苗株M5-90外膜蛋白OMP31可以被布鲁氏菌特异性血清识别,表现出良好的抗原性,为以后实验室诊断和疫苗的研究做好坚实的上游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通过细菌低温保护实验测定鱼源Ⅲ型抗冻蛋白(AFPⅢ)对大肠杆菌的低温保护效果,利用前期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AFPⅢ转化大肠杆菌,目的蛋白以融合his标签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NI柱亲和层析得到较高纯度的AFPⅢ-his融合蛋白。细菌抗冻实验的结果表明,外加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纯化的AFPⅢ融合蛋白对细菌有明显保护作用,但是抗冻蛋白的浓度对细菌的保护力不成一致的线性关系。鱼源Ⅲ型抗冻蛋白的浓度在50μg/mL时抗冻效果最好,并且随着温度的下降,抗冻蛋白对细菌的保护能力与Glycerol对细菌的保护能力的差距逐渐减少,在-80℃时基本可以代替甘油用于菌种保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与无形体Ats-1互作的THP-1宿主细胞蛋白,为揭示病原体侵袭宿主的致病机理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法构建p GBKT7-ats-1诱饵质粒并转化酵母Y2HGold,验证诱饵质粒是否有自激活、毒性现象;制备THP-1细胞c DNA并连接到p GADT7-Rec上,转化酵母Y187并鉴定c DNA文库质量;酵母双杂交筛选与Ats-1互作的宿主细胞靶蛋白,通过GO、String生物信息分析细胞靶蛋白可能的生物学过程。结果成功构建诱饵质粒;cDNA文库容量4×10~6克隆,插入片段100~3 000 bp,且无污染,达到建库质控要求;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与Ats-1蛋白互作的宿主细胞靶蛋白7个,分别是真核延伸因子1复合体α1亚基(EEF1A1)、TIMP金属蛋白酶抑制子1(TIMP1)、锌指蛋白36,C3H样2 (ZFP36L2)、半乳糖凝集素1(LGALS1)、前胸腺素α(PTMA)、WBSCR22、吸引素(ATRN)。生物信息分析显示,与Ats-1互作的宿主靶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凋亡、自噬、炎症等生物学过程。结论病原诱饵蛋白与宿主细胞靶蛋白互作是一种细胞-细胞间发生信号联系的分子水平生物学过程,可能影响病原粘附、侵袭及胞内生存,最终导致疾病发生及临床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20.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猪瘟病毒E2基因与IL-2基因的双表达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表达水平,并对其免疫增强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是构建了猪瘟病毒E2基因与白细胞介素-2的真核表达质粒pIRST IL-2。将质粒转染BHK-21细胞,可在体外表达E2和有生物活性IL-2,pIRST IL-2质粒能诱导产生CSFV的特性免疫反应,pIRST IL-2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比使用单表达质粒pIRST强,实验表明,IL-2与猪瘟病毒E2基因构建的双表达基因疫苗能有效提高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