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讨论了平面四苯环卷曲成最小的锯齿型碳纳米管模型的几何结构和性质。使用密度泛涵方法完成了D4h群对称性下最小的锯齿型碳纳米管的几何结构优化,并得出了最小的锯齿型碳纳米管分子轨道以及基振光谱。计算结果说明最小的锯齿型碳纳米管分子轨道具有明显的离域特性,对应于α和β的HOMO与LUMO之间能隙差分别仅为1 eV和1.4 eV,证明该模型为一个稳定的碳纳米管结构。这一能隙也说明平面四苯环卷曲成最小的锯齿型碳纳米管具有半导体的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视点细分的层次细节模型及其在虚拟内窥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了一个基于视点细分的层次细节模型,并将其应用在虚拟内窥镜中。该算法首先对原始模型层次化简得到基网格,然后通过参数化建立原始网格与基网格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采取与视点相关的细分来重采样。在视点原则的实现过程中,我们通过八叉树建立了视点变化的索引,并利用了动态变化的相邻模型间的可重用性。实验表明,该算法效率高、数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满足虚拟内窥镜实时绘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指纹识别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指纹识别技术已经被日益广泛的用于个人的身份鉴别,譬如ID卡、指纹硬盘等.目前,在线指纹采集技术和自动指纹识别算法都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各种指纹识别技术,包括指纹获取、分类、增强和匹配,性能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文中概述了指纹识别领域的最新进展,对每个步骤的相关算法进行了讨论,特别针对两个重要而有挑战性的问题:低质量指纹图像的增强和弹性形变指纹图像的匹配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另外,还讨论了国际指纹识别评测算法FVC2004和FpVTE2003,基于此可以进行全面、客观地识别算法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二端纳米分子桥的量子传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基于GreenFunction的Tight-binding方法,对由两个苯环分子耦合成的二端子纳米分子桥的量子传导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在考虑到每一个碳原子中只有一个π轨道电子参与传导,注意到分子桥体和原子电极之间的Hoping积分比较弱的情况下 (约为普通值的 0 6),得出入射电子通过二端纳米分子桥的电子传输谱。结果显示透射电子传输峰值的出现是传导电子与分子轨道能级谐振的结果,而电子传输的振荡特性是透射电子粒子性与波动性同时存在时的物理反映。  相似文献   
15.
几种图像分割算法在CT图像分割上的实现和比较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目前几种在图像分割领域得到较多应用的交互式分割、区域生长分割以及阈值分割算法进行了探讨,并且结合实际CT片图例分别进行分割实验研究,得到较为满意和可用性强的结果,实验表明:瓶值分割对于CT切片的效果最好;区域生长分割适宜于对面积不大的区域进行分割分割效果了;基于动态规划的交互式分割算法比较复杂,计算时间较长,但对于边缘较平滑的区域,同样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几种算法的评估为其在CT图像分割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建刚  田捷  李康  李军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2):1717-1723
关于梭状回中外侧皮层的神经元对于面孔是否具有特异性反应一直存在着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该区域是专门负责面孔加工,还是负责由于人们对某种物体具有专家知识而导致的对该物体在个体水平上的加工.文中研究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以汉字作为面孔加工的比较刺激,因为汉字在许多维度上与面孔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都是汉字和面孔加工的专家,而且它们都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加工的.实验结果表明面孔和汉字都激活双侧梭状回中部,而且它们的激活模式有很大的相关性.但是在右侧梭状回中外侧,面孔相对于汉字引起更强的激活.该结果可以证明在右侧梭状回中外侧存在对面孔特性本身具有特异性反应的神经结构,这种特异性反应并不完全依赖于由专家知识所引发个体水平上的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