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开发历程,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储量与产量增长具有多峰态的特点,采用多峰高斯模型拟合该盆地石油储量和产量的历史曲线,并预测2006-2030年盆地储量与产量的增长趋势.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在2006-2030年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年均增长量为1.3×108t,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33×108t;石油产量在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平缓,2025年以后有所下降,2030年仍能保持在0.3×108t以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措勤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的特征 ,剖析各油气系统的发展演化历史 ,对该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 .本区下白垩统川巴组的泥质岩 ,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有效烃源岩 ;川巴组的砂岩 ,多巴组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以及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层 ;川巴组的泥质岩为局部盖层 ,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区域盖层 .燕山晚期运动为本区的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的圈闭 .本区共划分了 7个油气系统 .根据盆地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表明 :措勤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区是洞错 -阿苏地区 ,该区的 K1ch- K1ch(!)油气系统是最有利的系统 ;其次是马窖 -门当日阿次地区 ,该区以 K1ch- K1ch(?)油气系统最有利 ;油气远景最差的地区是色卡错—麻米错地区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发育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研究表明,二叠泵内部各组地层之间呈不整合接触,在不整合面附近地层的孔隙度和涌透率明显增大,因而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玛北油田百口泉、乌尔采组油藏油物性差划与油气运移通道有关,百口泉组油得通过不整合面运移聚集的油气性质以富含轻质组分和低密度为特征。不整合圈闭发育的体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敢富集是在不整合面附近。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发育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研究表明 ,二叠系内部各组地层之间呈不整合接触 ,在不整合面附近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增大 ,因而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玛北油田百口泉、乌尔禾组油藏原油物性差异与油气运移通道有关 ,百口泉组油藏是通过不整合面运移聚集的 ,油气性质以富含轻质组分和低密度为特征。不整合圈闭发育的扇体是油气聚集的场所 ,油气富集是在不整合面附近  相似文献   
15.
高温高压致密气藏岩石扩散系数测定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气体在浓度梯度下通过岩样自由扩散的原理,利用建立的高温高压致密气藏岩石扩散系数测定方法,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藏岩石样品开展试验分析,并探讨物性、温度、注气平衡压力、围压、饱和介质等因素对致密气藏岩石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物性是致密气藏岩石扩散能力的基础,对其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二者呈正幂函数相关关系;温度对致密气藏岩石扩散系数具有促进作用,二者呈指数相关关系;孔隙流体压力、上覆地层压力对致密气藏岩石扩散能力均具有抑制作用,呈负幂函数相关关系,且上覆地层压力的影响与岩性密切相关(泥岩大于砂岩);饱和介质条件致密气藏岩石干样、湿样扩散系数总体相差2~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异常压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是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气层气体压力-温度-比容(p-T-C)状态以及应力的分配机制对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使用R-K-S真实气体方程计算了克拉2气藏气体聚集造成的压力。结果表明,克拉2气藏气体聚集(充注)形成了气藏现今约59.54 MPa的流体压力,占整个地层压力异常的57.12%。气体和岩石压缩系数的巨大差异导致应力分配机制不符合线性关系,而与应力变化范围内的岩石和气体压缩系数积分比有关。计算了喜山中、晚期以来构造应力在克拉2气藏的分配,其中约10.6MPa的剩余压力来源于构造挤压,为不足气藏剩余压力的42.4%。克拉2气藏超压的主要成因为充气作用,其次为构造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断裂带作为油气散失通道的输导能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断裂散失的油气量主要与断裂带的输导能力、实际进入断裂带的油气量、断裂通道的长度、散失时间和储层分流系数等参数有关。断裂带输导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断裂带的宽度和储层渗透率。利用断裂散失模型计算了不同规模的断裂带作为油气散失通道的输导能力。计算结果表明,大型断裂带输导油气的能力远大于储层输导油气的能力。断裂活动期进入“通天”大断裂带的油气主要趋于散失;小断裂由于储层的分流作用,即使在活动期,它作为油气散失通道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其油气的散失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8.
多构造期古老盆地古热流史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老盆地大都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而每次构造运动中大地构造条件的变化,必然引然引起古大地热流的变化。针对多构造期古老盆地这一特点,在大地热流反演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处理方法-多段线性古热流模型,以期用相对简单的方式来表征复杂地质情况下的古热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白垩统普遍发育异常高压,综合利用试油、测井、黏土矿物转化等信息分析地层压实特征和异常高压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流动压实模型对压力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营尔凹陷纵向上可划分出常压带(<2.5 km)、浅层超压带(2.5~3.2 km)、压力过渡带(3.2~3.6 km)和深层超压带(>3.6 km)共4个压力带,平面上以长沙岭为界具有南强北弱的超压特征;超压带普遍具有欠压实特征,晚期的快速沉降所导致的不均衡压实作用是形成超压的最主要原因,黏土矿物转化对超压带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受有机质低丰度(w(TOC)<1.5%)的限制,生烃作用对超压的直接贡献较小;通过对比机械压实和化学压实不同模型的模拟结果发现,机械压实和化学压实的联合模型模拟的孔隙压力和孔隙演化史更加合理,说明不均衡压实和化学成岩的共同作用是形成营尔凹陷现今超压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