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重大。随着国家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步下降,但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在国家宏观调控和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上反而会变得更加重要。现代社会,金融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主要研究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雅琴 《奇闻怪事》2010,(10):59-59,56
金融产品创新是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三农”质量的关键。如何改进、开发金融产品使其既符合“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要求,又符合地区金融市场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之纲。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市南郊农村信用联社、郊区农村信用联社(以下简称两郊联社)新型信贷产品为例,分析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效果及农村金融创新的不足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频发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文章从危机理论出发,探索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认为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是金融企业应对金融全球化、金融行业竞争加剧、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开拓农村金融服务新领域为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提高居民的金融素质是金融深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早年商业银行出于农村支行经营成本过高等原因退出农村金融市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领域有着极为广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重返农村市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就商业银行重返农村市场的必要性和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属于微观金融的范畴,它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等县域经济的重大问题,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政府的职能角度去探析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之路,指明了农信社改革的方向及在农信社改革中政府应该发挥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服务滞后与农村金融体系重构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支持。因此,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阐释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原因,提出重构农村金融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有力金融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又称“双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主要仍存在以下问题:农村金融机构体制不健全,非正规金融实际成了主体;资金供需无法有效融合;农村金融机构、以及非正规机构需要明确的法律规范约束、政策支持;农民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不高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农村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多轮改革中,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逐渐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特别是在90年代中期的金融改革后,随着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金融市场以及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收缩,农信社几乎已成为基层农村金融市场中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目前我国农村无论是正规金融市场还是正规金融与非正规的民间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效率都非常低下,所以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变政府的农村金融抑制政策,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培育新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从而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