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4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5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碳纤维微电极制作与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两种制作碳纤维微电极的方法.研究了微电极的某些电化学行为,并与宏电极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在控制电流条件下边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传质过程的加快,在通常扫描速度下,微电极伏安技术可测得呈现稳态极化特征的伏安图形,展示了某些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用恒流计时电位法和循环电位扫描法研究了Co(Ⅱ)-NaCl体系在悬汞电极上的还原动力学,确定了过程存在着前置转化反应,电荷传递为单电子过程.中间价态离子Co(Ⅰ)很不稳定,以岐化反应方式很快分解.前置转化反应的正向速度常数k_1’=2.85dm~3·mol~(-1)·S~(-1),逆向速度常数k’_(-1)=7.15S(-1).过程的动力学参数αn=0.46—0.52,n=1,R_S=1—3×10~(-10)cm·S~(-1).  相似文献   
43.
以碳粉为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与KMnO4反应制备了粉末状氧化锰/碳复合材料,研究了碳还原剂种类(活性炭、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和膨胀石墨)以及镍、钴、铒离子对制备的氧化锰/碳粉末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衍射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氧化锰/碳的结晶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氧化锰/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电容行为,其中以活性炭为还原剂制备的氧化锰/碳具有较高的电容量,质量比容量达117F/g,掺杂镍、钴后质量比容量达到185F/g。  相似文献   
44.
席夫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五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水杨醛缩芳胺类席夫碱。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其分别在0.1mol·L^-1的LiClO4-无水乙醇溶液以及含30%(V:V)无水乙醇的B-R缓冲溶液(pH=7-11)中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席夫碱(-CH-N-)基团在玻碳电极上能够被还原,并且-CH-N-基团的电化学还原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取代基对-CH=N-基团的电化学还原有一定的影响,pH增大使CH=N-基团的还原电位负移。推断了-CH=N-基团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5.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GC),并研究了芦丁在MWNT/GC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MWNT/GC对芦丁的氧化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用循环伏安法对芦丁浓度进行了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芦丁的浓度在5.0×10-1~1.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8.  相似文献   
46.
防锈油性能的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电化学方法快速评价防锈油性能的可行性,并同湿热实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循环伏-安法和分段循环伏-安法完全适用于评价防锈油的防护性能,且数据可靠,测试简便,快速,特别是分段循环伏-安法更加快速、方便。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不对称配体氮苯甲酸氮乙二胺草酰胺镍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 ,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修饰膜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在 0 .1mol·L-1NaOH溶液中 ,膜的循环伏安图在 0 .4V和 0 .3V处有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 ,对应着Ni(Ⅱ ) /Ni(Ⅲ )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属一电子过程 ,实验结果还表明电荷在膜中的传递为扩散控制。实验测定了在 0 .1mol·L-1NaOH中 3种不同厚度修饰膜电极、扫速在 10~ 40 0mV/s范围内氧化还原峰的特征。当配合物表面含量是 9.4× 10 -10 mol·cm-2 时 ,膜中电荷的扩散系数Dct是 1.1× 10 -12 cm2 ·s-1。该修饰膜对甲醛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且稳定性高 ,连续催化 2h以上峰电流才开始下降。常温下将修饰电极置于空气中放置 10d其催化性能也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8.
阐述了用金膜碳纤维电极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汞的方法,讨论了支持电解质、镀金方式和金膜厚度对溶出峰电流i_p的影响,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0 ppb,检测下限为 0.5 ppb,对标准水样(SB 0901)中汞的测定,变异系数为10.5%,相对误差为 1.3%,t 检验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49.
用循环伏安法及旋转圆盘-环电极研究了2,3,16,17-四羧基酞菁钴(CoTCPc)在溶液中及CoTCPc/GC修饰电极上对O_2还原的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oTCPc对O_2电还原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在Co(Ⅱ)TCPc还原为Co(Ⅰ)TCPc的第一个峰电势附近,O_2在CoTCPc/GC修饰电极上定量地还原为H_2O_2,在稍负的第二个峰电势附近,有H_2O_2还原产生H_2O的过程发生。本文并对CoTCPc对O_2还原电催化过程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用F—78脉冲极谱仪,以玻碳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选择0.1MNaAc—0.1MHAc—0.1MKCl作底液,对饮水中痕量镉进行阳极溶出伏安测定。研究了影响镉溶出峰电流大小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测定饮水中镉的最佳条件。对贵州大学饮水的测定结果表明:平均镉含量<1×10~(-4)μg.ml~(-1),远低于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规定。(镉含量≤1p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