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3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聚氯乙烯分子量与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聚合度聚氯乙烯分子量和溶度参数,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聚合物分子量对溶度参数不产生影响.随分子量增加,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之增加,曲服强度下降,聚合物分子量为1.6×105时,力学性能变化出现转折点.在高分子量时,PVC呈现出热塑弹性体特征,这是由于分子构象熵增加和分子链缠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醇静电纺丝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疏松结构的优势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以提高酶电极的性能.通过聚乙烯醇(PVA)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共同静电纺丝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获得了固定化酶膜,用于构筑安培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膜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均表明酶成功固定在静电纺丝形成的纳米纤维膜中.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固定化酶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中保持了活性,采用PVA静电纺丝法固定COD比利用浇铸膜法所得到的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有更好的电流响应特性,通过在静电纺丝溶液中加入纳米金进一步提高了酶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富氧度和粒子浓度对硅橡胶绝热材料烧蚀行为影响机理间的联系,基于自主研发的氧-煤油烧蚀试验系统,对某型硅橡胶基绝热材料进行了烧蚀试验。试验共设计有0%、5%、9%、15%、20%5组富氧度条件,每组均设置4%、6%、8%、10%4类粒子浓度,试验后测算各试样烧蚀率,并绘制了烧蚀率、富氧度和粒子浓度的三维曲面图,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试样进行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当富氧度一定时,随粒子浓度的增加,材料的2类烧蚀率均有所增大;而粒子浓度不变时,材料烧蚀率随富氧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9%左右达到极值;粒子浓度直接影响材料表面的机械受力状况;富氧度影响材料中SiO_2的生成速率,在低富氧度条件下,SiO_2的生成析出量无法全面包裹保护纤维,致使烧蚀率略有上升;而在高富氧度条件下,生成的SiO_2附着在纤维丝表面加强了耐冲蚀性能,减缓了粒子破坏;粒子浓度对材料烧蚀行为的影响大于富氧度对材料烧蚀行为的影响,在开展的实验条件下,约是富氧度影响的5倍。  相似文献   
14.
Antimicrobial poly( vinyl alcohol)( PVA) nanofibrous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3-( 2,3-dihydroxypropyl)-5,5-dimethylimidazolidine-2,4-dione( N-halamine diol) to the PVA solution using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upon curing and exposure to diluted sodium hypochlorit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demonstrates that PVA nanofibers formed with diameters of( 255 ±94) nm. Cross-linked PVA nanofibers with N-halamine diol precursor and 1,2,3,4-butanetetracarboxylic( BTCA) showed good water resistance. The chlorinated PVA nanofibrous mats completely inactivat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Gram-positive) and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Gram-negative) with 7 log reductions( the reduction of the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in logarithm) within 5min and 1 min of contact time,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硅橡胶涂层憎水性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橡胶涂层具有优异耐污闪能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憎水性迁移特性。论文研究了环境温度、硅像胶的分子量、交联程度、老化时间等因素对憎水迁移特性的影响,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到伴随憎水性的出现污层表面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气相色谱、裂解色谱以及红外谱图的分析结果不支持小分子硅氧烷迁移的假说,文后对憎水性迁移的机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的计算方法对烯烃单体的本体聚合动力学进行了较全面的理论分析,获得了一系列的动力学方程式.使用这些方程式可对聚合实验数据以合理而有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国内外对硅橡胶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中作绝热包覆材料所进行的应用研究,强调了硅橡胶的优点以及应用中要注意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分别研究了双甲基丙烯酸一缩二乙二醇酯、二缩三乙二醇酯、三缩四乙二醇酯为增塑剂的聚氯乙烯树脂糊的流变性能,并探讨了增塑剂含量,分子结构及环境温度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体系的PVC树脂糊都呈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其表面粘度随双酯含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以及双酯分子链结构中-CH2CH2O-链段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个紫外光引发的气/固聚合反应体系。通过紫外光引发和三乙醇胺/二苯甲酮体系引发的方法,在BOPP膜和玻璃表面分别直接获得了醋酸乙烯酯(VAc)聚合物。分析表明附着在BOPP膜上的聚合物层有一定程度的交联(可达46%),而玻璃表面的聚合物经溶解可完全滤过200目的金属网,分子量分布分别在6.0和4.0左右,两处的聚合物层的质量和分子量都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温度升高不利于玻璃表面上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利于BOPP膜上附着的聚合物可滤过部分分子量的上升。针对以上两处聚合物层要比周围器壁上的聚合物在厚度上大得多的现象做了研究和解释。本文还根据BOPP膜上聚合物层有一定程度交联的现象改进了反应器,在BOPP膜上获得了交联度大于95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原料, 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采用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电纺产物.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产物形态表征. 研究了纺丝过程中溶液浓度对纺丝产物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相同溶剂及实验条件下, 溶液浓度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一个定值才能获得单一的微纳米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