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92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地下岩体的贯通性构造裂隙分布特征,进行了贯通性裂隙分布对地下巷道失稳规律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潞安矿区的巷道实测资料做了实例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23例(27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0 4mg/ml的丝裂霉素C ,联合前房穿刺 ,外置巩膜瓣可拆除缝合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23例中功能滤过泡达100%,术后6mo眼压稳定 ,术后仅1例发生Ⅱ级浅前房。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仅提高了抗青光眼手术的效果 ,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支护结构是影响因素多的大系统 ,模拟技术与多目标决策技术相结合是解决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用模拟技术与多目标决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某地铁工程中间工作井基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问题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4.
孔付卿  梅魁 《洛阳大学学报》1997,12(4):50-52,77
小浪底地下厂房吊车梁,采用岩壁吊车梁型式,预应力锚杆采和双层保护后张法。在岩壁吊车梁施工中,质量高,进度快,集预裂爆破,光面爆破、深孔梯段爆破、预应力锚杆的制作与安装等新工艺技术为一体,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岩壁吊车梁施工的工艺。  相似文献   
15.
利用螺旋进气道和非圆形燃烧室相配合,形成进气涡流,挤流,紊流及微波流等多种流动状态,实现以空间雾化为主,油膜蒸发燃烧为辅的燃烧过程,取得了提高功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减小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升率及改善NOx排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了解不同直径、长度和材质的圆护管对电力电缆散热的影响,重点是了解圆护管与电缆间空气夹层中的散热情况,对电缆在圆护管内的散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给出了通常使用的圆护管直径范围内的传热经验公式,护管内径与电缆直径的最佳尺寸比、护管材质影响,电缆导体温升与护管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浅谈无风管诱导通风系统在地下汽车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下汽车库传统通风方式的一些弊端,总结了无风管诱导型通风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优点,并对其在地下汽车库通风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施工实际,就钻孔灌注桩遇水泥预制方桩、沉管灌注桩、木桩、古水井、块石、条石、地下人防工事、污水化粪池等障碍物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秦岭以北地区高氟地下水分布状况,分析了该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地层岩土、地貌、气候、水文地球化学和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制约.提出了防氟改水措施是以在陕北打窖、关中打井为主,其次伴以理化除氟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拥挤与系统分担交通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分担交通理论,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新途径。一是分散布局交通拥挤点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二是发展城市地下小汽车道路系统,形成地下以小汽车和地铁并存、地面以公共汽车及私人交通车为主、地上以轻轨为主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交通形式;三是大力推进交通需求管理,达到交通总量削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