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6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届护理汉授本科班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09届护理汉授本科班学生设为实验组,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角色扮演、共同讨论、结课时考试的教学方法.结果:实施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验组人际沟通理论测试成绩、护患人际关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护理人文课程的建设,并且通过角色扮演,提升了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12.
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探讨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初始分数显著高于女生的情况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高于女生;大学教育分层拉开了男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差距,女生受到的影响则较小,高层次的大学教育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的性别差异有扩大效应;不同学科男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上差异不显著,理工科女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显著低于文科女生,女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受学科特征的影响较大。在社会性别影响下,大学教育对男生和女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的效应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3.
在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活动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在职幼儿教师开设活动课程现状的调研,剖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活动课程的内涵、特点、类型的掌握及其设计活动课程方案的能力,进而提出提升学前教育本科生活动课程设计能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4.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存在不少弊端和问题。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提供了构建适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从教育功能和目标、教育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厘清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关系,进而在总结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成效和缺失、分析民族精神教育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强化民族精神培育的宏观取向、独特内涵、实现途径的研究,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6.
由于种种原因,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一直处在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严重制约了艺术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最大程度地改变这一局面,将专门用途英语(ESP)这一方法引入艺术类本科英语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并就课程设计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建议;同时提出了整合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的建议,并编制了一个语言基本技能与实际应用并重,兼顾普通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且使二者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7.
体育教育对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究了体育教育对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采用聋人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同班教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成立社团组织开展社区服务、采用多媒体进行体育健康教育等干预手段进行试验干预,发现体育教育的干预手段,不仅使聋人大学生的应付方式、自我效能等心理特征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在整体上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8.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文章通过分析造成这一难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必须通过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高校学生培养模式及就业指导方式的转变;实规转变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基本思路以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毕业生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19.
大学生面临着一些常见的英语听力难题。提出有效、实用的听力能力培养策略,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0.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并结合大理学院实际提出合理干预措施,为学校预防意外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大理学院1~4年级在校学生980名学生,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意外伤害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11年至2012年期间,每年大学生意外伤害平均患病率为48.7%人,其中男性为30.9%,女性为69.1%,不同性别之间运动伤害患病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P=0.00);大学二年级意外伤害患病率48.5%较高,其次为三年级28.8%、四年级15.9%,大学一年级新生患病率6.7%最低;从意外伤害的患病率分析,意外伤害发生较高的前五位类型依次为运动伤害、跌伤、碰撞伤、钝/锐器伤和动物或昆虫咬伤;不同性别之间运动意外伤害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P=0.00);从年级总体意外伤害患病率从大到小顺序前六位依次为运动伤害>跌伤>碰撞伤>钝/锐器伤>动物或昆虫咬伤>烧烫伤;不同年级之间车祸(交通伤)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4,P=0.03)。结论:某高校大学生中意外伤害的患病率较高,应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预防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