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99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61.
根据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和地球化学标志,系统分析了博格达山南缘广泛发育的二叠系芦草沟组的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博格达山南缘芦草沟组深湖相沉积十分发育,并在此背景上沉积了近岸浊积扇和远岸浊积扇。其中,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和油页岩构成了良好的烃源岩。同时,认为吐哈盆地前侏罗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2.
鄂西-渝东地区生物礁发育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井下和露头中典型生物礁发育特征的对比及对已知潜伏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的分析,对鄂西-渝东地区潜伏生物礁进行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本区东部晚二叠世入于台、盆过渡相区,具备发育大型台地边缘堤礁的有利条件,西部潜伏区则以发育大量台内点礁为特征;潜伏台内点礁虽然分布随机,但成藏条件优越,而且数量多,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3.
芳烃氧化制苯酐的催化作用及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络合催化、半导体电子催化等理论,从芳烃的结构、催化氧化特点对催化的要求、V2O5的结构特点及各种助剂的作用等方面阐明芳烃氧化的特点及芳烃氧化制苯酐诸催化剂中的V2O5的不可取代性,认为马将催化剂分子设计与活性结构设计相结合,将成为催化剂导向性设计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4.
采用氯氧镁水泥为结合剂制备铝镁质无碳不烧砖,研究了MgCl2·6H2O和镁砂含量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氧镁水泥能明显提高不烧砖(110℃×24h和1600℃×3h)耐压强度;随着镁砂含量的增加,不烧砖高温下低熔相量减少,镁铝尖晶石生成量增加,材料的组织结构变疏松,常温耐压强度逐渐降低。材料中镁砂的最佳加入量为10%~12%。  相似文献   
65.
伊宁凹陷古地温恢复与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包裹体测温和Easy-R.方法恢复了伊宁凹陷的古地温演化史,结果表明伊宁凹陷晚二叠世的地温梯度约为40℃/km,以后经过两次波动(分别对应于K1和E1两次构造运动)逐渐减小到现今的24℃/km.上二叠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主生油期在中晚三叠世.印支期及其以前形成的圈闭,是二叠系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6.
C4烃在甲乙酮溶剂体系中的相对挥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静态法测定不同温度下正丁烷,丁烯-1,顺丁烯-2与甲乙酮溶剂体系的压力-组成数据,并与纯C4烃的饱和蒸汽压曲线比较,可以看出,甲乙酮溶剂改变了正丁烷与丁烯之间的相对挥发度,确定了萃取精馏分离丁烯与丁烷的关键组分为正丁烷与丁烯-1,其相对挥发度为1.1-1.2。  相似文献   
67.
利用分子束飞行时间质谱和激光电离技术研究C4H2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产生的中性碳氢团簇(CnHm)的质谱分布、稳定结构和形成机理.实验结果显示,碳氢团簇的质谱峰分布与其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有关,当碳原子的个数小于等于8时,偶数碳的碳氢团簇由于共轭效应的影响,其稳定性和质谱峰的强度均大于奇数碳的碳氢团簇;当碳原子的个数大于等于9时,出现偶数和奇数碳氢团簇的相间分布,奇数碳的碳氢团簇的质谱峰强度大于与其相邻的两个偶数碳的碳氢团簇的;当碳原子的个数为6、8、9~15、17时,CnH3出现较强的质谱峰,这与其具有较低电离能有关.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加,碳氢团簇质谱峰的强度总体呈现减弱趋势,这说明碳氢团簇的形成机理可能以碳原子分步加成为主.  相似文献   
68.
依据氢指数(HI)、降解率(PC/TOC)等两个方面的地球化学指标,按照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划分标准,对研究区的山西-太原组烃源层的有机质类型作剖析,进行上古生界烃源岩系统评价。研究认为,本溪组烃源岩主要是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51%,泥岩干酪根母质类型主体属腐殖型干酪根,即Ⅲ型干酪根;太原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26%,煤层比较发育,有机质丰度平均81.66%;山西组的泥岩比较发育,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26%,煤层有机质丰度平均72.66%。本区上古生界干酪根显微组分都以镜质组为主,显示干酪根母质为腐殖型,即Ⅲ型干酪根,热成熟度演化较高,Ro都大于2.5%,Tmax为490℃以上,表明泥岩已达到过成熟阶段,本区暗色泥岩及煤层属中等—好气源岩,此次烃源岩的认识对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9.
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评价的主要目标层系,如何筛选页岩油富集和可动层段是目前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难题。采用氦气法和常压干馏法测定了沾化凹陷罗69井密闭取心的岩石样品,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沙三下亚段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随孔隙度增大而减小,当大于某一特定孔隙度界限时,含水饱和度值趋于稳定。提出了页岩储层孔隙度越大、含油饱和度不变或者更高,则可动烃类含量越高的观点,通过对已获油流层段测井响应的分析,提出利用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多参数对页岩油可动性表征的思路,并依据沾化凹陷页岩测井响应特征及参数分布范围对储层富集程度进行了分级评价,其中I类最好,可作为页岩油勘探的主要参考目标。  相似文献   
70.
川西坳陷不同地区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主要成藏期各不相同.作者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确立了川西坳陷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排烃阶段,并利用不同生排烃阶段生排烃量、砂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地区的主要成藏期,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东西方向上,在中部地区该含油气系统的主要成藏期都为晚侏罗世;而在南北方向上,北部地区明显要早于中部和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