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64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铍原子基态能量和波函数的变分计算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利用变分原理,计算铍原子(含类铍离子)基态非相对论性能量和波函数,计算中考虑了电子间的交换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很相符,能量误差小于0.2%.  相似文献   
52.
原子在磁场中的行为,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问题.本文分别用量子力学和对称性方法讨论孤立单电子原子在均匀外磁场中的能级分裂问题,并对两种方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53.
氢原子中电子运动图形的绘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氢原子中电子运动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像的绘制方法,给出了BASIC语言编写的绘图程序以及绘制的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立体、等值、界面图。  相似文献   
54.
文中概述了近年来在接触与粘着,界面切变与摩擦、以及界面流变学等摩擦学领域内,在分子-原子级的研究水平上,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指出进一步开展分子-原子级摩擦学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以两个实例说明在量子力学中如何应用小型的计算机代数系统mu MATH,并得到较理想的计算结果.说明尽管mu MATH系统的功能不太强,但它占内存小、容易普及,应引起物理学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6.
布基球是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面形笼状分子结构,在催化、超导、新材料诸方面有重要用途。采用李向平教授建立的分子轨道的差分方程法对C60的分子轨道、电荷分布、能量分布及键级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具有:能级方程被分解成10个6次方程,从而使计算简化;得到简单的轨道系数公式;电荷聚集数只与纬度有关。与经度无关等特点。  相似文献   
57.
58.
详细研究了460.7nm锶原子共振滤波器中内部光子转换效率随氩缓冲气压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并研究了滤波器的通频带随氩气压的变化关系及响应时间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59.
单原子链中间隙原子引起的局域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一个间隙原子的单原子链的晶格振动方程进行求解,得到该方程的局域振动频率的解析解,并讨论了不同局域振动频率的链振动。  相似文献   
60.
在近代化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半个原子”的矛盾,它的形成与解决构成了近代化学发展的一条主线。透过近代化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道尔顿原子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但是它存在着一个自身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即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道尔顿原子论之理论自身这一矛盾的外化,导致产生了“半个原子”的矛盾。为了解决“半个原子”的矛盾,阿佛加德罗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推论,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假说,初步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坎尼扎罗完成了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体系,最终完善地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这个过程再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观”、“内因论”和“外因论”的思想,依次具体体现为科学理论的曲折发展律、内在矛盾动力律和内在矛盾外化律。客观地考证分析“半个原子”矛盾的形成和解决的过程,并全面地总结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对于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对于全面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于在中学化学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