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系统科学   68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综合类   2252篇
自然研究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介绍了金属微塑性成形过程中的两类尺度效应,即"越小越弱"和"越小越强",探讨了产生不同尺度效应的原因;介绍了能够反映尺度效应的物理模型及相应的数值模拟技术,指出了各类模型和数值技术面临的困难,预测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以NiFeCr和Ta分别为缓冲层的两种NiCo薄膜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对两种样品退火.结果表明:在NiCo厚度相同的情况下,以NiFeCr作为缓冲层的样品的各向异性磁致电阻(AMR)值明显高于Ta作为缓冲层的样品.X射线衍射(XRD)的结果表明,NiFeCr/NiCo薄膜的晶粒平均尺寸大于Ta/NiCo薄膜,且两种样品的磁膜/缓冲层界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造成两者AMR差异的原因.此外,对样品进行温度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明显改善薄膜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993.
岩石爆破的破碎块体大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岩石组成的层次结构及其力学特性,分析爆炸载荷下岩石破坏的物理本质;探讨岩石爆破中的炸药爆速及装药量对岩石破碎块体尺寸及爆破引起围岩损伤区变化的影响;指出岩石爆破中正确选定炸药品种和确定单位体积炸药消耗量是控制岩石破碎块体大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指出根据爆破目的合理控制岩石破碎块体大小有助于减少爆破引起的围岩损伤.对岩石爆破工程中正确进行装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阐述了煤矿井下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介绍了隔爆电机检测系统的组成模块.分析了爆炸的特征时间,提出了精确测量与统计爆炸特征时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5.
得到了描述分散相液晶高分子液滴形变和回缩过程(松驰过程)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以椭球形变模型为基础,引入了代表有序微区结构的介观尺寸变量和随结构变化的界面张力两个变量.结果表明:修正的理论模型预测值与松弛过程实验结果相吻合,与剪切形变过程实验结果有一定偏差,但比原始的椭球形变模型预测的结果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机器视觉系统的基本结构及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尺寸失真的问题,在不同相机参数下进行电机磁瓦的图像采集,分析采集的图像质量,选取其中两组关键参数下相机采集的图像,对其进行图像的边缘分析,找出造成测量长度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了一种基于弃尾策略的拥塞避免改进算法,用来解决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拥塞避免。算法中,网关通过计算平均队列长度来检测最初的拥塞,当平均队列长度超过预先设置的门限,网关以一定的概率丢弃或者标记到达的分组。基于TCP/IP网络的仿真表明了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998.
在原有形核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位置过饱和形核和改进的恒定速率形核方式,利用元胞自动机方法(CA法),并利用Matlab开发工具,建立了形成较均匀核心的二维再结晶模型.研究了不同的形核方式、不同邻居类型和边界条件对再结晶动力学、晶粒形态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形核方式对再结晶动力学影响较大,邻居类型对其影响不明显;采用ISS和ICR方式形核时,微观组织接近等轴状.且以ISS方式形核时,晶粒尺寸的分布最均匀.  相似文献   
999.
控轧控冷对低碳铆螺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碳铆螺钢采用两次控轧控冷试验,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尺寸比珠光体形态对低碳铆螺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要大.低温轧制较常规轧制后控冷可以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在奥氏体化工艺参数非常合理的条件下,通过控轧控冷使铁素体晶粒细化的同时,避免魏氏组织产生,能够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采用控轧控冷,有可能实现以低碳代替中碳免热处理490 MPa级铆螺钢的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000.
As ore grades constantly decline, more copper tailings, which still contain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unrecovered copper, are expected to be produced as a byproduct of froth flotation.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copper minerals in typical copper sulfide tailings using quantitative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MLA) integrat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SEM–EDS). A comprehensive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most all copper minerals were highly disseminated within coarse gangue particles, except for 9.2wt% chalcopyrite that occurred in the 160–180 μm size fraction. The predominant copper-bearing mineral was chalcopyrite, which was closely intergrown with orthoclase and muscovite rather than quartz. The flotation tailings sample still contained 3.28wt% liberated chalcopyrite and 3.13wt% liberated bornite because of their extremely fine granularity. The SEM–EDS analysi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copper minerals mainly occurred as fine dispersed and fully enclosed structures in gangue minerals.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is research could offer useful references for recovering residual copper from flotation tail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