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5篇
系统科学   73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12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一。在形成机制上与扬子地台、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是我国陆内造山带的典型推覆构造带。  相似文献   
62.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IBM-PC微机自身的8253芯片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定时方法,给出了应用时的编程技术和具体程序。对IBM-PC微机在控制中如何实现高级语言调用汇编语言的具体细节作了叙述,井给出了一个实用中的编程例子。  相似文献   
63.
安徽黟县次生灌丛的聚类和排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4.
65.
本系统利用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具有的两种控制方式,采用将等控时间与时钟时间相比较的方法实现定时,定时时间可由用户随意输入给定,因此本系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实时控制领域。  相似文献   
66.
试论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构造演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7.
调速离合器是一种新型的无级调速装置,本文讨论了其用于带式输送机上实现多电机拖动功率自动平衡的原理和应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68.
本文采用RC电路和μA741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定时器,与瞬发电雷管配合使用构成定时起爆器,其性能可靠、价格低廉、定时准确、延时可调,可用于核设施退役爆炸切割器起爆.  相似文献   
69.
论北秦岭加里东期造山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由华北地块南缘,以未变质—浅变质沉积岩系为主体的前陆褶断带和北秦岭以中—深变质岩系及强烈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山根带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认为它自成体系,相应的变质、变形、岩浆作用发育。该造山带是早古生代未秦岭古洋盆沿商丹—桐柏一线俯冲、消减,促使秦岭古岛弧系碰撞华北地块,造成弧后边缘海闭合所致,是显生宙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进程中的重大构造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70.
龙门山中段茂汶─汶川韧性剪切带中可见到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古生界。该地的巴罗型中压变质相相当于松潘—甘孜褶皱带中地壳的绿泥石带,构成了北东—南西向的茂汶—汶川变质带。雪隆包花岗岩体正位于该变质带的中心部位。三次韧性变形作用(D1~D3)造就了印支褶皱带,并在三叠纪末末形成了松潘—甘孜褶皱带。D1变形作用为北东—南西向的挤压作用和冲断作用,形成了大型的等斜褶皱,使古生界缩短和加厚。在持续的D2北京—南西向挤压作用下,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稳定的扬子克拉通之间的差异应变由茂汶—汶川剪切带中非同轴左旋剪切作用所容纳。雪隆包花岗岩体是在D2变形作用的晚期侵入到剪切带的。产生蓝晶石的变质条件也是在D2或D2变形作用后出现的。D3变形作用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在局部地方形成糜棱岩状的道冲剪切带。这些特征与绿泥石退变质作用有关,揭示出在D3变形期间茂汶—汶川变质带有较大幅度的隆升。尽管雪隆包岩体在空间上与茂汶—汶川变质带有关,但作者认为其变质作用是岩层加厚引起的热作用重新达到平衡的产物,而不是由侵入作用引起的热接触变质作用。然而,与岩浆作用伴生的高温和活动性流体仍是产生D3局部变形和雪隆包岩体隆升的原因,这也是局部出现角闪告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