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针对离散多项式变换(DPT)在实时信号处理中的广泛应用,其运算速度受到DSP器件性能限制的实际情况,研究了DPT算法,提出其具有扩维并行性,并进行了算法的并行性能分析,在基于紧耦合多处理机上实现了扩维DPT算法. 实验表明,所开发的并行DPT算法运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算法速度和精度均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电视机中对称式比例鉴频器的作用 ,电路的构成 .论述了将调频波 ( 6.5MHz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 )变为调幅调频波和对调幅调频波进行检波得到原调制信号 (伴音信号 )的工作原理 .  相似文献   
103.
储层损害对致密砂岩气体传质效率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致密砂岩储层流体敏感性、工作液损害评价基础上,利用岩心流动仪开展储层损害后致密岩样气体传质实验,探讨储层损害程度与类型对致密砂岩气体传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来液相、固相侵入储层造成不可逆的储层损害,损害程度越高气体传质效率越低,即使增大驱替压差也不能恢复致密砂岩气体传质能力.研究揭示,实现全过程储层保护将是致密砂岩气藏经济开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4.
无向双环网络G(N;±1,±s)紧优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无向双环网络G(N;±1,±s)的紧优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快速仿真算法,计算出了4≤N≤1 000中任意节点数N存在的紧优个数n,仿真出了4≤N≤1 000的n-N紧优分布率和n/(N-3)-N紧优分布率,给出了其中无紧优无向双环网络的N值.仿真结果表明,n-N分布呈现平稳的波动特性,n不随着N递增,而n/(N-3)-N随着N的增加呈波动性下降的趋势,且与N的奇偶性无关.  相似文献   
105.
 致密油储层中孔隙是储集油气的空间与渗流发生的主要场所,且其孔隙分布呈现多种尺度,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精确表征是非常规油气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目前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实验数据分析技术、图像分析技术与数字岩心技术的内涵及发展,并指出了其测试孔隙大小范围和优缺点;展望了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6.
根据气体在浓度梯度作用下进行自由扩散的原理,开展浓度梯度驱动下的天然气扩散运移物理模拟实验,对扩散在低孔渗致密砂岩气成藏中的作用和贡献、低孔渗致密储层天然气成藏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浓度梯度驱动下的天然气扩散运移模拟实验后低孔渗致密砂岩最大含气饱和度与物性总体呈负相关关系,渗透率≤0.1×10-3μm2时最大含气饱和度与孔隙度具有更好的负线性相关性,渗透率0.1×10-3μm2时最大含气饱和度与渗透率具有更好的负线性相关性;当低孔渗致密砂岩的孔隙度小于0.6%、空气渗透率小于0.01×10-3μm2时,扩散可能对低孔渗致密砂岩含气饱和度的增加起主要作用和贡献;扩散是低孔渗致密储层天然气成藏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中低丰度低孔渗致密储层大面积含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7.
基于物理过程法模拟沉积岩的沉积、压实和胶结过程,构建致密岩石的三维数字岩心。利用随机行走法模拟不同成岩过程岩石的核磁共振响应以及不同润湿性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核磁共振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胶结成岩后孔隙半径减小导致核磁共振横向弛豫(T_2)分布的峰值向短弛豫方向移动,流体视扩散系数略小于自由扩散系数;致密岩石中随润湿相流体饱和度减小,润湿相T_2分布向短弛豫方向偏移,受限扩散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8.
应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理论,通过沉积背景分析、岩心观察、砂分散与油气成藏模式构建等手段,对黄骅拗陷沧东凹陷南皮斜坡古近系孔店组第二段(孔二段)沉积特征与控砂控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南皮斜坡是一个继承性发育的缓坡,孔二段受东光凸起、沧县隆起物源及徐黑凸起物源的影响,斜坡砂体发育,且具有凸起顺向供砂、侵蚀沟槽输砂、单一坡-折控砂的规律,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沉积为主。中斜坡发育三角洲前缘主体,埋藏适中,储集物性好,砂岩与烃源岩匹配,圈闭条件良好,且位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低斜坡发育优质烃源岩,夹三角洲前缘远端-远岸水下扇砂体及薄层的云质岩类,是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9.
对有限维Hilbert空间中的一些特殊框架进行讨论,即通过对特殊复框架右乘一个酉矩阵,从而构造出Hn的最大鲁棒性擦除的等模、实紧框架.最后给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110.
中国致密油资源丰富,但物性较差,而可动油饱和度一定程度上表征储层开发难易程度及开发潜力的大小。为了定量分析致密油储层可动油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核磁共振可动油实验为基础,结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对致密油储层23块岩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3个层位致密储层可动油主要由亚微米喉道(0.1~1μm)和纳米喉道(0.1μm)控制,而微米喉道(1μm)控制的可动油含量很少。可动油饱和度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加,且随着渗透率的增大,亚微米和纳米喉道控制可动油的含量增大较高。对于致密油储层,渗透率越大,最大喉道半径越大,分选性越差,粗歪度,储层可动油饱和度越高;而孔喉半径比越大,可动油饱和度就越低。孔隙、喉道发育特征是影响可动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