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了由齿轮、轴和轴承所组成的齿轮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和横向振动,建立了该系统的振动数学模型和运动方程式,用模态分析法和状态空间法相结合的方法求解了该系统的多自由度时变非线性微分方程,并通过对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齿轮动载系数和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的计算,对系统作了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42.
在软件Catia中建立了滚齿直齿圆锥齿轮的精确模型,利用Catia与ANSYS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将该模型导入ANSYS。采用有限元法对轮齿弯曲应力进行分析,其结果为滚齿直齿圆锥齿轮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Large Eddy Simul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Flows Around a Spur Dik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 Spur dikes are often used in river engineering for navi- gation or bank support, as well as in coastal engineer- ing for bank or beach protection. The spur dikes placed in a river result in flow constrictions and deflections with strongly thr…  相似文献   
44.
足跟骨刺在临床中属常见病,常规疗法疗效不佳.通过对跟骨刺病因的新认识,即由于外伤、慢性劳损,使足底腱膜紧张、挛缩、骨化,最终导致骨刺形成.小针刀疗法针对病因,直接松解紧张、挛缩、骨化的足底腱膜,达到了根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机械零件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对常规设计理论进行了推广,把零件失效处理成一种逐渐发 生的过程,因而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且能比较客观地逼近工程实际情况,比常规可靠性设计可以 得到更好的设计结果。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进行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设计出的方案更经济、合理、适用。  相似文献   
46.
对直齿轮副的非线性振动进行了分析,通过轻、重载荷时直齿轮副间隙非线性振动频响曲线的分析,对两种解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基节误差对齿轮啮合冲击影响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节误差对齿轮啮合作用半径变化的影响,推导出在顶刃啮合区内从动轮瞬时角速度及冲击能量的计算公式。推导的结论将有助于基节误差对齿轮工作平稳性及噪声影响的分析和计算,同时也能较清楚地看到在顶刃啮合区内,齿轮角速度变化的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48.
基于LS-DYNA的直齿轮动力学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直齿轮进行动力学接触仿真分析中的关键技术;计算了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齿面接触应力、应变的变化及分布情况;找出了齿轮接触最薄弱的部位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这对提高轮齿的接触强度和齿轮传递运动的平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本文阐述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顶圆直径的测量与齿轮模数、变位系数、压力角等参数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50.
通过实例阐述了直齿轮齿条的精确建模方法,并介绍了具体的设计原理,将生成的一对齿轮齿条进行标准安装生成啮合模型。通过ABAQUS转化成由节点及元素组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接触应力的静力学求解,并介绍了算法原理。说明了新的接触单元法的精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