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8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1.
环氧琥珀酸共聚物的制备及对硫酸钡的阻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环氧琥珀酸(ESA)、丙烯酸(AA)、丙烯酸羟丙酯(HPA)三种单体共聚,再将该三元共聚物与膦羧酸(PBTCA)复配,制备了一种阻垢剂EAHP。初步探讨了该阻垢剂对硫酸钡垢的阻垢机理。结果表明,在mESA:mAA:mHPA:mPBTCA=1:0.5:0.5:0.5、催化剂的质量分数0.3%、温度88~93℃和反应时间4h时,可制得阻垢性能优异的阻垢剂。阻垢剂的加入量为15mg/L时,其对硫酸钡的阻垢率达到100%,远优于各种常见的阻垢剂,从而为原油开采中遇到的硫酸钡阻垢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办法。该阻垢剂对硫酸钡的优异阻垢性可能是—OH和—COOH基团及—O—基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12.
为研究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协同紫外(UV)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能力,以Co~(2+)为基准进行Cu~(2+)、Mn~(2+)、Ni~(2+)、Zn~(2+)和Fe~(3+)协同紫外活化PMS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Cu~(2+)、Mn~(2+)、Ni~(2+)、Zn~(2+)和Fe~(3+)与单独紫外和单独PMS联合均不能有效降解目标物;与Co~(2+)/PMS/UV体系相比,Cu~(2+)、Mn~(2+)、Ni~(2+)、Zn~(2+)和Fe~(3+)协同紫外活化PMS的能力高于Co~(2+),其中Cu~(2+)、Mn~(2+)和Fe~(3+)的协同能力高于Ni~(2+)和Zn~(2+);投加叔丁醇(TBA)和乙醇(EA)的实验发现,Cu~(2+)/PMS/UV、Mn~(2+)/PMS/UV和Fe~(3+)/PMS/UV体系中的主要氧化物是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少量的羟基自由基(HO·)。Cu~(2+)/PMS/UV、Mn~(2+)/PMS/UV和Fe~(3+)/PMS/UV体系中AO7的降解过程均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紫外可见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Cu~(2+)/PMS/UV、Mn~(2+)/PMS/UV和Fe~(3+)/PMS/UV体系中AO7均被有效降解。M/PMS/UV对于染料类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13.
采集燃煤电厂上风向和下风向PM2.5样品,使用带能谱的透射电镜观察单颗粒的特征。根据颗粒的微观形貌、化学组分及电子束作用下的稳定性,将颗粒物分成9种类型:富Si、富Ca、富S、富K、富Fe、飞灰、有机、烟尘和其他颗粒.研究表明,燃煤电厂排放的球形富Fe颗粒和飞灰颗粒使下风向气溶胶中球形颗粒的数量增加;下风向气溶胶中富S颗粒和富Ca颗粒的相对丰度高于上风向,这可能与电厂控制SO2排放使用石灰石作脱硫剂有关;电厂下风向具有核壳结构颗粒的数量明显多于上风向,其原因是来自燃煤电厂或上风向的颗粒在合适的条件下(如温度高、相对湿度大、SO2与NOx浓度高等),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复杂颗粒。  相似文献   
914.
研究因硫酸盐侵蚀导致的混凝土密实,建立了基于Fick扩散方程的考虑混凝土孔隙填充和离子迁移时间依赖关系的硫酸根离子迁移模型。模型从已有试验数据中得到了较好验证。硫酸钠溶液环境下,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混凝土内硫酸根离子的运移,分析了离子在混凝土内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以及混凝土的破坏规律。研究表明:混凝土内的硫酸根离子浓度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加,增速急剧降低;随离子侵入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孔隙填充对离子随时间侵入的影响很大。考虑密实的混凝土内硫酸根离子含量明显较小。外界硫酸根离子浓度越高,混凝土内离子含量越大,含量随时间的增加差距增加,增幅变化不大。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是逐渐从表面向内的开裂破坏。  相似文献   
915.
南方土壤硫酸根吸附解吸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固相组分连续提取和单独组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质、活性氧化物、晶态氧化物等土壤固相组成分在南方土壤硫酸根吸附解吸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活性氧化物在土壤硫酸根吸附中起主要作用,是土壤硫酸根的主要吸附体;在高浓度时晶态氧化物对硫酸根的潜在吸附能力也会表现出来;有机质在硫酸根吸附解吸中所起的作用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有机质对硫酸根吸附起正作用。  相似文献   
916.
南方酸沉降区土壤硫酸根吸附解吸特性及其数值拟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8种典型土样的硫酸根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我国南方土壤硫酸根的吸附解吸特性,并运用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等温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对土壤硫酸根吸附过程拟合较好,Temkin方程则不太适合,但上述方程对硫酸根解吸过程拟合结果均较差,土壤硫酸根的解吸不是吸附的简单逆过程,而纯矿物对硫酸根的吸附解吸过程均可用上述3个方程拟合,且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南方土壤中,蒙脱石的存在对硫酸根的吸附可能起特殊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17.
通过Fe(2 / 3)xNi1-xSO4-P2 O5 /γ -Al2 O3催化剂对 1 -丁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 ,考察了催化剂Fe对 (Fe +Ni)的原子分率、焙烧温度、活性组分担载量等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0 .5 3Ni0 .2 1SO4复合盐以P2 O5 为助剂的Fe/(Fe+Ni)值为 0 72 ,其担载量为 2 .36mmol/gγ -Al2 O3时催化剂活性最高 .催化剂的最佳活化条件为 4 50℃下非还原气流中活化 4h .  相似文献   
918.
测定了四元体系MgCl2 _MgSO4 _CO(NH2 ) 2 _H2 O(不含硫酸盐脱水区 )在 2 5℃时的等温溶度及相应饱和溶液的密度值和折射率 .绘制了该体系的溶度图和性质图 .四元体系做出了 8支共饱线 ,3个四元无变点 .溶度图有 6个单饱和区 ,分别对应CO (NH2 ) 2 ,MgSO4 ·CO (NH2 ) 2 ·2H2 O ,MgCl2 · 4CO (NH2 ) 2 · 2H2 O ,MgCl2 ·CO (NH2 ) 2 · 4H2 O ,MgCl2 ·6H2 O和MgSO4 ·xH2 O(x =4 ,5 ,6,7) .  相似文献   
919.
报告了可调催化氧化不同形态铜转化,现域一步制得硫酸铜新方法及反应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优选的常温、常压温和条件下,应用自制的新型铜-铁-氧(CFOL)催化剂催化氧化粗矿铜,干湿法铜冶炼后的“渣铜”,以及其它不论何种形态铜的转化,可一步制得较高纯度,高收率(摩尔分数x98%以上)的硫酸铜,得到了分子、离子、络合物的协同催化的物理化学新图像,CFOL起转输电子的电桥作用,合理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20.
气溶胶中有机碳及元素碳分析方法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气气溶胶中的有机碳、元素碳因其独特的环境、气候效应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成为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其检测方法有很多,各种检测方法因实验原理不同所以实验结果也相差很大,即使是实验原理完全相同的光热法,两台不同厂家的仪器所测的元素碳结果也相差很大,差别可达 70%~80%。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气溶胶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各种检测方法,将其大体分为光学法和热学法(光热法)两类,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展望了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