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35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降低综放工作面粉尘体积分数,采用煤层注水的方法对梅河一井综采放顶工作面煤层进行降尘,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选择煤层注水钻孔施工工艺,优化煤层注水参数,减少影响煤层注水效果的因素,加强煤层注水的日常管理,使水从煤体的裂隙和孔隙中挤走大量的游离沼气,延迟了瓦斯解吸释放的时间,降低了煤层开采时的瓦斯涌出量及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杜绝了瓦斯超限现象。另外,在高瓦斯矿井煤层注水能使煤质变软,增加塑性,从而减少冲击,降低煤与沼气突出次数。实践证明:是煤层注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其他采区的综放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方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22.
针对急倾斜厚煤层特点,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侧向放煤规律,提出了急倾斜侧向放煤协同最优控制开采原理、工艺过程和特殊的顶底板控制技术,对于厚度在3-8m的急倾斜煤层,将工作面布置成伪倾斜状,采用自制的柔性掩护支架成功地实现了侧向放煤开采,回采率达96%以上,介绍了爆破落煤、支护与移架方式、侧向放煤和运煤等工艺。  相似文献   
23.
长江江苏河段嘶马弯道崩岸与护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江苏河段把弯道来水来沙,河床边界组成,弯道横向环流情况下的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嘶马弯道崩岸坍江的原因,特点和工程防护措施,对弯道的稳定性运用钱宁公式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合嘶马河段护岸工程实践,对丁坝,沉排,平顺抛石等护岸形式进行总结比较,探求最佳护岸类型,进一步对长江扬中河段特别是嘶马弯道作出系统的整治规则。  相似文献   
24.
根据露天采矿爆破时采用大孔距小抵抗微差爆破技术,提高爆破效率,改善破碎效果的原理,结合立井施工的具体特点,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立井深孔大孔距崩落爆破时孔网参数的合理选定,并初步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25.
综放工作面生产能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并在构建综放面生产能力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对淮南新集一矿1309综放面生产能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预测结果相互吻合,证明预测结果可靠,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26.
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突然性的、大规模的、顶板垮落所引起的飓风对煤壁、巷道及采场工作人员的冲击灾害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方法,用能量守衡观点和气体动力学理论,推出了飓风冲击周围煤壁及巷道时的冲击载荷及总压力,建立了飓风对煤壁及巷道的冲击破坏的评价体系。为预防矿山顶板大规模垮落所引起的飓风冲击灾害及采场工作人员抗灾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工程实际证明,在防灾工程设计中将顶板大规模垮落及伴随的飓风冲击作为关联的灾害系统分析,防灾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7.
运用时变力学理论,针对大厂铜坑矿顶板诱导崩落试验采场的地质特征,建立有限元基本方程和时变力学模型,采用多步骤开挖的准时变力学有限元方法,模拟不同顶板诱导失稳崩落模式下的塑性区发展、东西预裂硐室与崩顶硐室的安全系数,对比研究确定顶板诱导可控失稳崩落的诱导模式,即先预裂爆破后切顶诱导崩落,其塑性区主要控制在东西两条预裂缝之间,垂直向达到顶板上方58m处,最小安全系数为1.1。采用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技术,对铜坑矿顶板诱导崩落实验采场的顶板围岩诱导效果进行可视化监测。发现生成20~40mm宽的预裂缝,在顶板围岩中出现大量"X"型次生裂隙。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有效地实施顶板的诱导可控失稳崩落。  相似文献   
28.
综采综放采区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单元条件对相关开采工艺的适应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包括地质条件(煤层、煤质、地质构造和岩浆岩)和开采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评语集可按评价因素的分级来确定。因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较为适用的评价计算方法。因素的权重可采用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文中利用上述模型建立了综采综放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系统,并对即将开拓的某矿5^#,7^#采区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5^#采区能进行综采综放开采,7^#采区较适合综采综放开采。从而为煤炭资源高产高效、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9.
该文通过事故案例分析,提出了炮采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预防顶板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0.
秦子明 《科技信息》2007,(36):308-308,334
该文通过对朱仙庄煤矿II865工作面低位综采放顶煤工艺的分析和研究,倾斜煤层坚硬顶板较薄厚煤层采用低位综采放顶煤工艺,使该工作面实现了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