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研究带钢局部高点卷取起筋的控制方法,利用三维弹塑性变形基本理论,并引入带钢塑性流动因子,建立了弹塑性卷取应力和起筋量模型.基于应力函数假设、S. Timoshenko最小功原理和伽辽金虚位移法建立了起筋带钢的应力场分布和可用于在线计算的起筋临界卷取张力设定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局部高点在径向累积叠加所引起的带钢张力不均匀分布和轴向压应力是导致带钢起筋的主要原因;起筋量随局部高点高度、卷径和卷取张力增加而增大,薄带钢比厚带钢起筋量增幅明显;临界卷取张力随卷径、带钢厚度和局部高点高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的发展明显地落后于工程实践,基于工程实践成果以及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的基础形式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进行分类,分析了不同型式复合地基的适用性,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步骤,探讨了承载力与变形等相关问题.此外,还提出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的建议,并通过工程实例对上述设计理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4.
热连轧精轧机组温度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实际生产数据入手,研究了温度模型设定精度的现状及设定精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消化了原来的温度模型程序并将其移植到微机上.经大量的离线统计回归分析,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温度模型改进方案.该改进方案的思路同样适合其他热轧生产线.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指出了后浇带的设计要点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6.
热轧层流冷却系统优化与模型参数自适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的不确定性和时变性, 利用系统优化与模型参数的自适应控制热输出辊道上带钢温度. 从控制模式、冷却策略、段跟踪和模型的再计算以及学习系数的读取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优化. 根据实际工艺状况, 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对层冷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 并就组别分类、空冷/水冷系数的回归分析进行了研究. 实践结果表明: 采用这种方法能满足现场需要, 卷取温度控制精度较高, 基本在-15~15 ℃范围内;控制效果和带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钢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平辊同步和异步薄件轧制进行了计算,求出力能参数、速度场和应力应变场,并对二者加以比较。之后,又对异步轧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轧制带材的瓢曲生成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冷轧带材屈曲失稳后的大位移变形模型,计算出复杂模态的瓢曲浪形生成路径,它包含着实际可能出现的各种附加应力和位移约束条件.实验证明这是可行的板形控制目标理论,解决了高技术轧机的板形设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溶洞上方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岩溶地区典型围岩条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岩溶地区条形基础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溶洞顶板跨度、顶板厚度不同时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了极限承载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溶洞顶板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当顶板跨度从B增加到4B时,地基极限承载力降低1/3;当跨度一定时,地基极限承载力随溶洞顶板厚度增加而增加;当顶板厚度达到安全厚度时,溶洞对地基极限承载力影响可以不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理论的不足,并考虑到板带的横向流动,建立了板带轧制的三维解析模型,数值解析给出了单位轧制压力,出口断面形状,边部减薄及宽展等计算结果,且不同轧制条件下的计算实例与实际相吻合,表明所开发的三维程序适用于单机架或连轧机组等不同型式的宽、窄带钢轧制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