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采用多种显微分析手段对快速凝固高速钢M2+0.5B在过热状态下合金相的类型、形貌、分布情况及基体组织的亚结构类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详细讨论了过热时第二相的粗化、分布情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2.
LM_2钢经1050℃快速加热淬火后,基体晶粒尺寸可细化至4.2μm 以下,碳化物平均截线长小于0.32μm。处理后的钢在830~850℃,■=(1.0~2.3)×10~(-2)min~(-1)变形时均可获得较好的超塑性,其最大延伸率为183%,而流变应力仅55.2MPa。在超塑变形中,碳化物长大倾向比单纯温度作用下要大,但不明显。由于该铜原始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一次碳化物,直接影响其超塑性的较好发挥。  相似文献   
93.
94.
研究了第三代高强度高塑性TRIP钢的退火工艺对性能的影响和组织演变规律.热轧后形成的原始马氏体与临界退火时形成的残余奥氏体使TRIP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结果表明:实验用钢可获得100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和30%以上的断后延伸率,且强塑积30 GPa.%;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钢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热轧TRIP钢临界退火温度为630℃,保温时间18 h时,实验用钢能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5.
从不锈钢粉尘中选择性提取Cr、Ni和Zn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热力学计算结果,通过配碳还原-熔分工艺,从不锈钢粉尘中选择性分步提取了Cr、Ni和Zn重金属元素.配碳还原实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粉尘的最佳配碳量为20%,粉尘中Fe、Ni和Zn的最低还原温度为1050℃,Cr的最低还原温度是1 400℃,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通过控制温度实现了对粉尘中金属的选择性分步还原.直接还原熔分实验说明,Fe-Cr合金最佳熔分温度为1550℃,粉尘中金属以Fe-Ni-Cr合金形式被提取出来,渣金分离状况良好,反应时间5min时金属提取率已达到75%左右,15 min时Fe和Cr收得率达到85%以上,Ni超过90%.通过控制配碳量、还原时间与反应温度,在不改变现有工艺的条件下,不锈钢粉尘直接返回炼钢主流程回收其重金属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节镍无磁不锈钢Cr18Ni6Mn3N的热轧及固溶后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分析了其固溶和时效析出后的组织演变规律、冷变形过程中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其磁性能.结果表明:该不锈钢的固溶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均高于SUS304不锈钢;800℃保温4 h后,在晶界析出粒状氮化物,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逐渐沿晶界凸起片层状析出物并向晶内生长,保温20 h后,凸出的片层状析出物直径达20μm.冷轧压下率18.3%时尚未发现形变诱发马氏体组织,随着变形量增大,马氏体含量增多,磁导率上升,但与相同条件下的SUS304不锈钢相比,冷轧板固溶后相对磁导率可降至1.002,因此可用于低成本无磁不锈钢领域.  相似文献   
97.
不锈钢管材弯曲成形回弹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管材弯曲成形回弹预测精度,对回弹预测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在1Cr18Ni9Ti不锈钢管材拉伸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分段非线性σ-ε模型,进而利用弹塑性变形理论构建了基于σ-ε关系的回弹预测模型,推导了回弹近似计算公式,并且对回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回弹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
时小惠 《科技信息》2012,(9):53-53,58
316L不锈钢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奥氏体不锈钢,被广泛地用于石油、化工、电力、交通、航空、航海、能源开发以及轻工、医药等领域,它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疲劳强度和亲水性等表面特性影响了不锈钢的使用。本文列举了传统不锈钢表面改性的常用方法,综述了现今316L不锈钢表面改性的各种途径及研究成果,并且展望了316L不锈钢表面改性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9.
采用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旨在揭示超纯Cr17铁素体不锈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回复行为.在变形速率为1 s-1,最大真应变为0.8的条件下研究了900~1 150℃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道次压缩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动态回复型.变形温度越高,动态回复越快.当变形温度较低时,微观组织演化以晶界拱出和变形晶粒的形成为主要特征;当变形温度较高时,微观组织演化以大量亚晶界和亚晶的形成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0.
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950~1200℃,应变速率为0.1~10s-1条件下进行了含稀土的23Cr型双相不锈钢的热压缩变形,获得了流变曲线,建立了热变形方程,分析了变形组织。结果表明:在流变曲线上既存在峰值应力也有稳态应力;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峰值应变减小。上述变形条件下,试验钢的热变形激活能Q=436kJ/mol,表观应力指数n=3.91,热变形方程为:ε=2.41×1016[sinh(0.012σs)]3.91exp (-436000/RT)。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在试验钢的动态软化机制中起主导作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越来越充分;而大应变下,铁素体的软化主要表现为较充分的动态回复。稀土元素影响了热变形时两相中Mo元素的再分配是稀土改善双相不锈钢高温塑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稀土使Mo在铁素体中浓度较低温度下降低,高温下升高;而奥氏体相中,使得Mo浓度在较低温度下升高而高温下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