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8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5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利用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地研究了黄土沉积时的近地面风向。根据兰州、临夏、武都三个典型剖面共计140个风成黄土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各时代黄土沉积的近地面风向是各不相同的,自早更新世中期到中更新世直至晚更新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风向都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逆时针方向的改变。究其原因,这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局地特殊的地形效应以及环流形式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92.
浅层地震横波反射法最佳应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浅层地震波纵、横方向分辨率的讨论,给出了提高地震反射波测试分辨率的几条途径,通过对震波反射系数和地震波速分布的讨论,表明地震波速在地震勘探中的重要性,尤其是给出了软基地区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值与地层深度的某种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浅层地震横波反射地区的优点以及局限性,并论述了该方法的最佳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93.
常规的f-x-y域预测滤波方法基本上都假设随机噪音是服从高斯分布的,但在实际地震资料中并不是所有的随机噪音都服从于高斯分布。针对非高斯分布的随机噪音,讨论了f-x-y域l1模预测滤波方法。该方法利用最大似然准则建立目标函数,同时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来优化求解目标函数。理论模型试算表明,f-x-y域l1模预测滤波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非高斯分布的随机噪音,而且也避免了假同相轴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4.
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静态数据约束下的三维储层模型是指可以同时满足地震和测井数据的模型。研究了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地震数据的方法。引入贝叶斯定理的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即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用来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在给定地震频率的条件下,提高模型的分辨率。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的地震数据,解决整合地震和测井数据存在的“体支撑”难题,生成高于地震垂向分辨率、低于或等于测井分辨率的三维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95.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的研究表明,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微裂缝的影响,注采井网的部署、整体压裂方案的优化对于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出了矢量井网的概念,阐述了矢量井网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了与矢量井网配套的压裂工艺,包括深井限流压裂、转向压裂、分步加砂压裂等。将矢量井网与整体压裂方案在胜利油田史深100块进行了现场实施。结果表明,矢量井网是实现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6.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并结合X射线衍射准确判定了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方式,研究结果发现,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从室温时的易面转变到低温时的易锥.  相似文献   
97.
A detailed 3-D P-wave velocity model of the crust and uppermost mantle under the capitol region is determined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25 km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4-17 km in depth. We used 48750 precise P-wave arrival time data from 2973 events of local crustal earthquakes, controlled seismic explosions and quarry blasts. These events were recorded by 123 seismic stations. The data are analyzed by using a 3-D seismic tomography method. Our tomographic model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complex seismotectonics of this region. Different patterns of velocity structures show up in the North China Basin, the Taihangshan and the Yanshan Mountainous areas. The velocity images of the upper crust reflect well the surface geological, topographic and lith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North China Basin, the depression and uplift areas are imaged as slow and fast velocity belts, respectively, which are oriented in NE-SW direction. The trend of velocity anomalie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major structure and tectonics. Paleozoic strata and Pre-Cambrian basement rocks outcrop widely in the Taihangshan and Yanshan uplift areas, which exhibit strong and broad high-velocity anomalies in our tomographic images, while the Quaternary intermountain basins show up as small low-velocity anomalies. Most of large earthquakes, such as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M 7.8) and the 1679 Sanhe earthquake (M 8.0), generally occurred in high-velocity areas in the upper to middle crust. However, in the lower crust to the uppermost mantle under the source zones of the large earthquakes, low-velocity and high-conductivity anomalies exist,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fluids, just like the 1995 Kobe earthquake (M 7.2) and the 2001 Indian Bhuj earthquake (M 7.8). The fluids in the lower crust may cause the weakening of the seismogenic layer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crust and thus contribute to the initiation of the large crustal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98.
推导得出了一个简化过渡界面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采用界面元-有限元的混合模型来模拟三堆土-结构体系,并采用一致边界来模拟波向无穷远城地基的传播作用.然后壕制了一个可用于进行三堆土-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程序,并用谊程序对一框架结构进行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的地震反应分析.最后总结了各种非线性因素和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图11。参9.  相似文献   
99.
基于小波变换的爆破地震信号去噪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小波变换在不同的尺度下观察信号局部化特征。由于信号和噪声具有不同的奇异性,它们的二进小波变换模的极大值在不同尺度下的传播特性也不相同。在相邻模极小构成的待选通域中分析出噪声局部极大值所在的选通域进行平滑处理,从而得到局部信号的小波系数,将其反变换重建出去噪后的信号。将该方法用于爆破地震信号去噪声,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且去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0.
竖向排列地下硐室群动力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竖向排列地下硐室群为研究对象,将爆破地震波简化为谐波形式,运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10研究不同速度、不同动荷载频率以及不同硐室间距条件下硐室群隔板位移和围岩塑性区面积的变化规律,以及上方硐室跨度变化对隔板位移和下方硐室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分析爆破震动作用下地下硐室群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动荷栽速度对地下硐室群稳定性的影响最明显,隔板位移和围岩塑性区面积随爆破地震波速度增大而增大;随着爆破地震波频率的增大,隔板位移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硐室间距的增加,隔板位移减小,有利于地下硐室群的稳定;随着上方硐室跨度增加,隔板位移增大;地下硐室群围岩中出现多处应力集中,但最大拉应力小于岩体的抗拉强度,不会出现拉裂破坏;分析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