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39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266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以某核电站工程为背景,建立了地基土-核电站辅助厂房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运动方程,并求出其频率响应函数,将随机临界地震响应分析法引入多自由度相互作用体系,分析在单向地震输入下,体系的随机临界地震响应,并和相同能量单向地震输入下体系的随地地震响应相比较,从而对随机临界地震响应分析法的实用性作一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72.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纵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应用“NSRAP”程序对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纵向地震反应进行了空间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着重讨论了行波效应,地震的竖向分量,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多点激振对大跨度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浅层地震横波反射法最佳应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浅层地震波纵、横方向分辨率的讨论,给出了提高地震反射波测试分辨率的几条途径,通过对震波反射系数和地震波速分布的讨论,表明地震波速在地震勘探中的重要性,尤其是给出了软基地区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值与地层深度的某种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浅层地震横波反射地区的优点以及局限性,并论述了该方法的最佳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74.
西部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以西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评价方法及模型.应用主客观综合集成赋权法对西宁市1995—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纵向评价,揭示了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认为发展经济(并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增强经济实力,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是西部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5.
常规的f-x-y域预测滤波方法基本上都假设随机噪音是服从高斯分布的,但在实际地震资料中并不是所有的随机噪音都服从于高斯分布。针对非高斯分布的随机噪音,讨论了f-x-y域l1模预测滤波方法。该方法利用最大似然准则建立目标函数,同时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来优化求解目标函数。理论模型试算表明,f-x-y域l1模预测滤波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非高斯分布的随机噪音,而且也避免了假同相轴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76.
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静态数据约束下的三维储层模型是指可以同时满足地震和测井数据的模型。研究了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地震数据的方法。引入贝叶斯定理的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即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用来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在给定地震频率的条件下,提高模型的分辨率。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的地震数据,解决整合地震和测井数据存在的“体支撑”难题,生成高于地震垂向分辨率、低于或等于测井分辨率的三维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77.
A detailed 3-D P-wave velocity model of the crust and uppermost mantle under the capitol region is determined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25 km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4-17 km in depth. We used 48750 precise P-wave arrival time data from 2973 events of local crustal earthquakes, controlled seismic explosions and quarry blasts. These events were recorded by 123 seismic stations. The data are analyzed by using a 3-D seismic tomography method. Our tomographic model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complex seismotectonics of this region. Different patterns of velocity structures show up in the North China Basin, the Taihangshan and the Yanshan Mountainous areas. The velocity images of the upper crust reflect well the surface geological, topographic and lith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North China Basin, the depression and uplift areas are imaged as slow and fast velocity belts, respectively, which are oriented in NE-SW direction. The trend of velocity anomalie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major structure and tectonics. Paleozoic strata and Pre-Cambrian basement rocks outcrop widely in the Taihangshan and Yanshan uplift areas, which exhibit strong and broad high-velocity anomalies in our tomographic images, while the Quaternary intermountain basins show up as small low-velocity anomalies. Most of large earthquakes, such as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M 7.8) and the 1679 Sanhe earthquake (M 8.0), generally occurred in high-velocity areas in the upper to middle crust. However, in the lower crust to the uppermost mantle under the source zones of the large earthquakes, low-velocity and high-conductivity anomalies exist,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fluids, just like the 1995 Kobe earthquake (M 7.2) and the 2001 Indian Bhuj earthquake (M 7.8). The fluids in the lower crust may cause the weakening of the seismogenic layer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crust and thus contribute to the initiation of the large crustal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78.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中的题型、分数分布以及VB考试中的重难点,给出了一些解题技巧和在应试中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79.
推导得出了一个简化过渡界面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采用界面元-有限元的混合模型来模拟三堆土-结构体系,并采用一致边界来模拟波向无穷远城地基的传播作用.然后壕制了一个可用于进行三堆土-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程序,并用谊程序对一框架结构进行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的地震反应分析.最后总结了各种非线性因素和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图11。参9.  相似文献   
80.
基于小波变换的爆破地震信号去噪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小波变换在不同的尺度下观察信号局部化特征。由于信号和噪声具有不同的奇异性,它们的二进小波变换模的极大值在不同尺度下的传播特性也不相同。在相邻模极小构成的待选通域中分析出噪声局部极大值所在的选通域进行平滑处理,从而得到局部信号的小波系数,将其反变换重建出去噪后的信号。将该方法用于爆破地震信号去噪声,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且去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