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46篇
系统科学   159篇
丛书文集   90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4044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高速相机对水滴撞击水膜的飞溅过程进行了详细测量,分析了水滴撞击水膜的飞溅临界值、二次液滴的直径分布和二次液滴的速率等飞溅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当韦伯数增大时发生飞溅现象。此外,可以使用量纲为一参数K 来描述飞溅临界值,K=We·Oh-0.4。当K值大于2 100时发生飞溅现象,二次液滴的量纲为一直径和二次液滴的量纲为一速率随着K值的增大而增大。水膜量纲为一厚度对二次液滴直径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但由冠状水花产生的二次液滴的平均量纲为一速率随水膜量纲为一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2.
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共培养产生各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微生物共培养是一种通过模拟(微生物)栖息地/栖息环境以激活可能的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新次生代谢物的有效方法.与菌株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不仅增加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多样性,而且其生物活性及产量也得到了提高.文章就近5年来真菌与真菌、真菌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等3种类型的微生物共培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用于分析共培养作用机制的多组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共培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及挑战.综述旨在为微生物共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Study of forming mechanism of "chimney-effect" (C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bas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non-seismic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locating oil/gas reservoir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echanism of CE using principles of magnetism,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has been reviewed, with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ⅰ)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ss of oil/gas migration and geochemical field; (ⅱ) analysis of genesis of magnetic, geo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anomaly; (ⅲ) interpretation of surface soil magnetism and geochemical anomaly combined with seismic data.  相似文献   
24.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8,43(20):1722-1722
Calcium 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xygen_evolving process of photosystem Ⅱ as demonstrated in many experiments. The changes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PS Ⅱ induced by the depletion of Ca 2+ were repor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moval of Ca 2+ led to the transition of α helix to turns and sheet structures. While Ca 2+ was re_added to the media, only the structures changed to turns could be recovered. The protein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PS Ⅱ during the donor side photoinhibition induced by the depletion of Ca 2+ were also studied. This showed that the protein conformational changes differed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Ca 2+ _depleted samples in a short period of illumination (within 10 min). However, the changes became similar when the illumination time wa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25.
偏微分方程网格生成技术中非线性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格生成技术是CFD中极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偏微分方程数值网格生成技术是目前应用和研究最多的网格生成方法。本文应该各非线性系数对网格正交性和空间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验证。结果表明系数β具有控制网格正交性的作用,系数α和γ具有调节网格空间分布的作用,且其调节作用的强弱和α/γ的值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6.
从受重油和焦化废水污染的水及土壤中分离出产鼠李糖脂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12株,发现其菌群分布、糖脂产量与特定污染环境有一定相关性,产糖脂量较高的假单胞菌群是该污染环境中的优势降解菌.  相似文献   
27.
汽油机燃用含氧燃料时碳氢生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测示功图以及顶环岸间隙和缸套壁面润滑油膜处未燃碳氢形成和释放过程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用含氧混合燃料时顶环岸间隙和润滑油膜处形成的碳氢量.计算结果表明,含氧混合燃料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低,可有效减少燃油在油膜中的吸附量,进而减少缸内未燃碳氢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28.
硼氢化钠溶液的分解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的稳定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ICP摄谱法分析了硼氢化钠(钾)水溶液的气态分解产物,并证实硼烷是分解产物之一,另阐明了硼氢化钠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之稳定的机理在于抑制了硼氢化钠的水解平衡。  相似文献   
29.
论非构造油气藏综合勘探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构造演化和生烃与油气运聚散的关系,总结成功的地震相和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特殊地震处理和油气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3个层次、5类方法的非构造油气藏勘探思路。3个层次及有关方法是:在盆地规模上进行整体、动态、综合研究,寻找有利油气聚集带;在有利油气聚集带规模上,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震地层学研究,寻找各类有效尖灭体和圈闭;在可能的圈闭基础上,利用地震烃类检测和化探技术进行圈闭评价。3个层次5类方法的全面研究和有机结合是减小非构造油气藏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自然景观的过渡性,自然植被的次生性和生态环境的垂直地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