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3 毫秒
31.
首先,分析了信阳市地貌的基本特征,自南向北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其次,探讨了地貌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农业的种植类型和生产规模两个方面进行直接分析,从地貌对气候、水文水系和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间接分析.最后,提出促进信阳市农业良性发展的根本措施:因地制宜发展小型农业类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
白光干涉测量法适用于 MEMS 器件的三维表面形貌测量。通过 Matlab 仿真,讨论了在局部峰点插值法中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的优势,从测量速度、测量精度、抗噪能力和扫描步距等方面对局部峰点插值法与傅立叶变换滤波法、希尔伯特变换法、小波变换法进行比较。最后经过中值滤波预处理、局部峰点插值法处理后,得到器件的三维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33.
适应性景观这一概念激发了进化生物学领域内的许多研究,它的性质对预测种群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研究预测了多种景观的形态,但能被实验数据支持的还很少,因为实验构建适应性景观非常困难.一些微生物实验进化研究通过分析种群进化的可重复性,间接推测了景观的崎岖性,但不能给出其拓扑结构的具体信息.本研究尝试将适合度数据映射到表型空间的办法来直接呈现适应性景观的形态.共使用9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肠杆菌株系作为祖先,对每个基因型建立6个重复家系,在一个限定养分的环境中对这54个种群进行了约1 100代的选择实验.在考察后代种群对选择环境响应(菌株的氮、磷质量分数w及适合度变化)的同时,利用进化断点处的实测数据信息,通过局域多项式回归拟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细菌元素表型的适应性景观.研究发现,不同菌株家系对相同的选择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大部分后代种群相比其祖先提高了适应性;适应性景观呈现崎岖多峰的形态.  相似文献   
34.
一种提高并行共焦显微测量重复性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行共焦测量是利用微透镜和小孔列阵产生一个二维点光源阵列,实现对物面上一个二维阵列物点的同步共焦测量。传统的共焦显微测量系统对三维形貌进行重构,是通过搜索各个轴向扫描图像中光斑光强极值点的位置来获取三维轮廓,轴向扫描间距的选取对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的影响很大。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先对各物点的轴向光强采样值进行线性拟合,再由拟合得到的直线确定最大光强所对应的轴截面位置,这样可以在较大的轴向采样间距下获得较高精度的三维轮廓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数据处理方法,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精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5.
用于表面形貌测量的自动焦点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聚焦探测法的自动点跟踪传感器,该传感器可实现表面形貌的快速,非接触测量,其测量范围为500μm,分辨率可达3nm;详细地描述了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的实现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两种形貌检测和评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了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三维形貌分析方法对铝板深拉延中的着磨损故障等问题进行的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指出:选择更符合摩擦学要求的表面形貌(如用激光进行表面处理的轧辊轧制的铝板)可显著改善铝板深拉延中的摩擦和润滑性能,从而改善铝板的拉延性能.  相似文献   
37.
摘 要:通过对湛江湾不同时期的海底地形图进行对比,发现近年来湛江湾外航道南北二侧的拦门沙体积在不断缩小,地貌形态由丘陵状逐渐向梳状地貌演变,其中航道南侧等深线一直向东海岛岸线逼近,岸线侵蚀严重。文章对导致这一变化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湛江湾内近年来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改变了整个湛江湾的纳潮量、泥沙来源、悬沙含量和潮流特征,使得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湾外浅滩发生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38.
ADP (NH4H2PO4) crystals were grown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rapid growth technology. The optical homogeneity of rapid grown ADP crystals was analyzed by laser interferometry and X-ray topography. Laser interferometry revealed sector boundaries at which optical homogeneity de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main defects that seriously reduced the optical homogeneity of the rapid grown ADP crystal were sector boundaries, growth bands and inclusions. The concentration of Fe and Cr impurities was tested by a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ferential incorporation of metallic impurities into the prismatic faces resulted in high density of growth bands and inclusions, thus reducing optical homogeneity of the prismatic sector.  相似文献   
39.
<正> This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 3D evaluation method for cutting surface topography of C/C composites.The cutting surface is measured by Talyscan 150,using 3D non-contact measurement.By evaluating2D and 3D roughness of C/C composite and Duralumin,the 2D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cutting surfacetopography of C/C composite loses a lot of information,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topographyof C/C composite can be comprehensively and authentically evaluated only by the 3D evaluation method.Furthermore,3D amplitude and spatial parameters a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surface and the resultsshow that:the topography of the C/C composite is anisotropy and there are no obvious feeding texturesbut abrupt peaks and valleys on surface of the C/C composite,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chining mechanism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etal.In conclusion,The C/C composite surface is evaluated using a3D evaluation method,the roughness error is small,and the unique topography characteristics can be authenticallyevaluated.  相似文献   
40.
根据平均Reynolds方程、Peklenik表面模式参数理论和混合润滑条件下大体积塑性变形理论,建立混合润滑状态下冷轧板带分析模型.系统分析混合润滑状态下,基于工作界面表面形貌,工作界面油膜厚度、摩擦因素随速度和压下率变化的情况;以及基于不同的压下率和表面形貌,界面压力、接触面积随工作区位置变化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表面粗糙度所有排列方式中,油膜厚度随着压下率增大而下降,表面粗糙度横向排列产生最高的油膜厚度,表面粗糙度纵向排列产生最低油膜厚度.对于同样的压下率,随着界面无量纲速度的增大,表面粗糙度横向排列有最小的油膜厚度增量,表面粗糙度纵向排列产生最大的油膜厚度增量;表面粗糙度纵向排列下的摩擦因数最大,横向排列下的摩擦因数最小,各向同性排列介于两者之间;压下率越高,摩擦因数越高.表面粗糙度横向排列情况下,界面应力的分布要平缓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