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8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281篇
系统科学   402篇
丛书文集   103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572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针对常村煤矿S2-6综放工作面采用传统技术沿空留巷的难点,提出综放巷内充填原位沿空留巷新技术。根据上覆煤岩层活动的空间特征及分期规律,引入关键层理论,建立综放沿空留巷的囤岩结构力学模型。在对原巷道进行有效加固和扩帮支护基础上,结合高水速凝充填材料的性能,确定了充填体支护及其加固设计参数。采用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充填工艺,井下工业性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证明了综放巷内充填原位沿空留巷的可行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2.
It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that the Tertiary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n the Gaoligong range in west Yunnan was under the control of right-lateral shear, resulting from the northward movement of Indian relative to Eurasia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Gaoligong range, however, we have recently found many pieces of evidence of left-lateral shear deformation, featuring a 10 km wide shear zone cutting through all tectonic elements of the range in N-S direction, which possibly occurred in late Tertiary time, and postdated the right-lateral shear. This is a significant discovery for revea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tiary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of the Gaoligong rang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the Eurasian continents.  相似文献   
53.
支承松动故障转子系统共振区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工程实际,建立了松动故障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KBM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故障转子在共振区的动力学行为特征如共振区提前且持续区间较长,二倍频、三倍频等高次谐波明显以及故障转子系统具有"软式"非线性特性等;分析了支承刚度、转轴刚度等系统参数对松动故障转子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与已有文献的实验结果比较,结论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结果可为该类故障转子系统的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转子系统油膜失稳故障的振动实验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单跨转子实验台上对油膜失稳故障(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进行实验,分别对发生油膜失稳的转子稳定运行过程和转子升降速过程进行了振动测试·在油膜振荡期间,转子振动的时域波形呈现复杂的多周期性特点,轴心轨迹为扩散的不规则曲线,功率谱与全息谱表现出明显的分频(0 44倍频)特征·转子升降速过程的时频域分析揭示了转子油膜由涡动到振荡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验与分析的结果对研究转子油膜失稳故障现象、实现旋转机械的状态监测与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动态油膜-转子系统的支座松动故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张文等建立的短轴承非稳态非线性油膜力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带有一端支座松动故障的转子 轴承系统的复杂运动现象,讨论了转速比变化时此类系统中具有周期、拟周期、混沌等多种形式的运动·研究结果表明:当转子 轴承系统出现松动故障时,即便是在较高转速区也会出现周期3分频运动,而且,松动端轴颈的运动轨迹以及支座的相轨迹都呈现出特有的形状,这为有效识别转子 轴承系统的支座松动故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6.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故障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小波函数时频特性和人工神经网络学习能力和算法鲁棒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检测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故障的方法。理论分析和基于EMTP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小波神经网络故障检测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与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相比,具有收敛速度快,鲁棒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7.
基于小波模糊神经网络的陀螺仪故障诊断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陀螺仪故障检测灵敏度,分析了陀螺漂移特性,指出随机漂移是影响陀螺仪精度的主要漂移误差,也是影响性能可靠性的主要因素.针对此,提出了一种小波模糊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此模型运用串联方式将小波分析、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并对陀螺仪实测数据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分析提取陀螺的常值漂移,简单有效;运用神经网络对陀螺的误差和故障建模,使故障诊断具有自适应、自学习的能力,并互增强了故障诊断的容错能力;将模糊逻辑用于判决中,使判决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58.
阐述了实现双机容错的关键技术和双机容错的两种模式 ,并通过介绍一个基于PC服务器双机容错技术的典型应用使读者更进一步了解这一技术 .  相似文献   
59.
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分布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分布式网络故障诊断系统模型框架,该模型对贝叶斯分类理论进行了推广。模型将先验知识和观察数据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改进了系统的诊断性能。模型采用一定的状态检查和验证策略,保证了Agent的自身安全和通信安全。Agent之间各自独立,相互协作,合作完成诊断任务。该模型与特定的系统应用环境无关。因此,该文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60.
针对火力发电厂湿法除灰系统中柱塞泵的泄露问题,介绍了频域和时域相结合检测故障的方法.文中对比了声音样本的波形特点,利用加窗傅立叶变换分析了时域短时能量和频域短时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函数,提取了声音样本的频率特征量,证明了利用特征频率点附近功率谱函数方差值检测故障的可行性,并提供了利用工程简化实现多路信号实时检测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