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174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闪速冶炼过程出现的反应慢和大滞后等问题,建立中央扩散式精矿喷嘴冷模实验装置,研究喷嘴出口附近区域颗粒分布均匀性随工艺风和分散风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反应塔内颗粒分布均匀性可调,分散风使颗粒沿水平方向分散,工艺风使颗粒聚集于反应塔喷嘴正下方区域;分散风和工艺风动量比决定塔内颗粒分布均匀性,动量比越小颗粒越聚集于反应塔喷嘴正下方区域;动量比可将实验范围内各工况颗粒分布均匀性特征指标——颗粒质量偏析函数拟合为指数函数;在颗粒适度分散前提下,喷嘴分散风流量增加倍数和投料速度增加倍数、工艺风流量增加倍数相同.  相似文献   
992.
采用X射线四环衍射技术研究了大应变量冷轧Cu-45%Ni (原子百分含量)合金基带冷轧织构的形成、低温回复以及再结晶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Cu-45%Ni合金经大应变量冷轧后形成以S取向、Copper取向和Brass取向含量为主的Copper型轧制织构;在低温回复过程,仍为Copper型轧制织构,并且其轧制织构的强度有所增强;在再结晶过程,立方取向的含量迅速增加,各轧制取向含量均迅速减少,表明S取向、Copper取向和Brass取向在再结晶过程中均被逐渐长大的立方晶粒所吞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表征其高温下强立方织构的形成过程,Cu-45%Ni合金基带经1000℃保温1 h后,其立方织构含量高达98.6%(<10°),大角度晶界的含量仅为13.6%,其中包含约5%的Σ3晶界。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快速液相沉淀法,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在室温下混合搅拌合成前驱体Cu(OH)2,经过焙烧得到纳米CuO.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的物相、粒度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溶液pH值、焙烧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CuO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溶液pH=14,焙烧温度为350℃,反应时间为10min时所得纳米CuO催化性能最佳.用热重分析仪(DTA-TG)测定了其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与纯AP相比,加入纳米CuO后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了90.1℃.  相似文献   
994.
武山铜矿床是九瑞矿集区内著名的大型铜矿床之一.近年来,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部署在武山铜矿外周边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找矿新认识.通过对其系统的归纳与总结,认为南阳—铁石坳铜矿带的赋矿具有“一带多心”展示雏形、“一心多体”富集成矿、“一体多期”矿化富集的规律性,并确定了在该带内应遵循的“依层定带、带中找心、心中探体”的找矿思路,为本区下步找矿工作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5.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tionic polyelectrolyte poly dimethyl diallyl ammonium chloride (PDADMAC) and anionic polyelectrolyte poly (sodium-p-styrenesulfonate) (PSS) on benzoguanamine formal- dehyde (BGF) particles are investigated. The charging characteristics of BGF particles are changed and con- trolled using electrostatic self-assembly method. A variety of PE,-BGF/SiO2 composite abrasives are obtained. The as-prepared samples are analyzed by zeta potential analysi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thermogravimetric (TG) analysis. The composite abrasive slurries are prepared for copper polishing. The poli- sh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SiO2 abrasives, not only coated SiO2 abrasive on polymer particles but also free SiO2 abrasive in slurry, that offer the polishing action. 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s of copper polishing are 264 nm/min, 348 nm/min and 476 nm/min using single SiO2 abrasive slurry, PE0-BGF/SiO2 mixed abrasive slur- ry and PE3-BGF/SiO2 composite abrasive slurry, respectively. The surface roughness Ra of copper wafer (with 5μm×5μm district) is decreased from 0.166 μm to 3.7 nm, 2.6 nm and 1.5 nm, and the surface peak-valley values Rrv are less than 20 nm, 14 nm and 10 nm using these kinds of slurries, respectively. Key words : chemico-mechanical polishing; polishing slurry; composite abrasives ; polyelectrolyte ; copper  相似文献   
996.
利用两步混凝法对某电镀废水中的Cu2+和Ni 2+进行去除,并对混凝剂的类型、混凝剂和助凝剂投加量、废水pH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可作为该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当溶液pH值为11.0、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的投加量为1.0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0.2g/L时,电镀废水具有最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废水中Cu2+和Ni 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3mg/L和0.06mg/L.同时,处理成本可降至1.9元/m3.  相似文献   
997.
污染是导致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其故障至少80%以上是由于液压油的污染造成的.一个优质的液压传动系统可能由于污染而经常发生故障.由于污染原因,液压元件的实际使用寿命往往比预计寿命短得多.为了确保液压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着重分析了铜轧机液压油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具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98.
西藏甲玛地区的硫化铜矿石中含铜矿物以次生硫化铜矿物为主,且含量较低.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柱浸的方法对该矿石进行了生物浸出并研究了浸出动力学.基于不同粒级矿石,考察了粒级对铜浸出速率和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率与收缩核模型中的控制方程进行了拟合,确定了浸出过程的控速环节.试验结果表明,铜的浸出速率和浸出率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加.矿石表面形貌的SEM表明,浸出过程中矿石表面形成了包含黄钾铁矾的产物层,阻碍了浸出反应的进行.浸出动力学表明,该矿石的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核模型,且浸出应主要受固体产物层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表面机械滚压处理(surface mechanical rolling treatment,SMRT)工艺在纯铜表面制备出梯度纳米结构层,获得了最表层为取向随机的纳米晶粒、亚表层的晶粒尺寸在厚度方向上呈梯度分布的结构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研究了晶界、位错、孪晶界等微观结构的演化。通过改变SMART工艺参数,在纯铜表面制备出不同厚度的梯度纳米结构层,对比分析了梯度纳米结构层厚度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SMRT后,试样距表面大约5 μm处的显微硬度高达1.56 GPa,其横截面的硬度随着距表面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相比于粗晶铜,SMRT后纯铜的屈服强度提高了2倍多,而塑性损失很少,并且SMRT后纯铜的屈服强度随着梯度纳米结构层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自组装方法将4,5-二氨基-2-硫脲嘧啶(MPD)分子吸附在铜(Cu)表面,应用电化学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拉曼光谱方法,研究其在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钠(NaCl)溶液中的缓蚀能力.在最佳装配条件下,MPD膜的最大缓蚀效率达到98.1%.拉曼光谱研究表明:MPD分子通过N_9-H_(10)和S_7-H_8吸附在Cu表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