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18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7 毫秒
81.
陶瓷文物专用修复粘接剂的研制钟安永,周宗华,陈德本,胡庆凤(化学系)陈德富(博物馆)陶瓷文物是我国文物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我国陶瓷文物早已被世界各地广为珍藏,但陶瓷文物容易破损,多数陶瓷文物发掘出来就是支离破...  相似文献   
82.
反应吸收法净化柴油机废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采用喷射鼓泡反应器实验研究了高岭土涤烟剂净化柴油机废气的化学反应过程,由高岭土,稀土催化剂和NaOH溶液组成的涤因剂,其碳烟的脱除率为65%,NOx,SO2和HC化合物的脱除率均在在80%以上,高岭土的浓度对碳烟脱除率几乎没有影响,喷射鼓泡反应器的使用引起排气背压的升高不会恶化柴油机性能,气温度由420~460℃降至50~56℃。  相似文献   
83.
铝合金表面装饰性阳极瓷质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合金在草酸钛钾的酸性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可得到具有装饰效果和防护作用的瓷质氧化膜。研究了铝合金直流电解的电压、电解时间、阳极氧化液温度,以及草酸钛钾和草酸含量对瓷质氧化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瓷质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氧化膜的防护性能、氧化液主要成分的消耗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瓷质氧化膜耐腐蚀性高,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84.
吉州窑是我国宋元时期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民营瓷窑。吉州窑瓷器既表现了当时当地民俗。又形成了自身的瓷俗。吉州窑随着民俗的变化而变化,尽管它停烧已经数百年了,但它留下的影响仍可以在永和镇的民俗中找到。  相似文献   
85.
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铜呈色发展史经历了唐以前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的铜绿釉到宋以后高温还原气氛下的铜红釉两大阶段。宋代河南禹州钧窑铜红釉的烧成是瓷釉铜呈色工艺达到成熟的表现,并且改变了以往只有青釉、白釉、黑釉等单色釉的单调局面,将中国的制瓷业带入到色彩斑斓的新时代,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后世瓷器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作为视觉艺术的钧瓷造型,平衡对称、虚实对比、韵律节奏是其基本表现形式。对钧瓷造型艺术的形式之美的探索实践,旨在进一步提升钧瓷造型艺术的美学意蕴,彰显"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力求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87.
钧瓷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在神重封闭的社会体系上开辟了一条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钧瓷与神垕经济的发展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为现代神重钧瓷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8.
对喷瓷管道热喷瓷层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由于瓷层与金属基体热膨胀系数的差异,瓷层处于压应力状态,金属基体处于拉应力状态;瓷层所处几何位置的不同,瓷层中应力也存在差异,管道内瓷层的受力状态好于外瓷层.  相似文献   
89.
在河南巩义白河窑址发现了迄今考古发掘时代最早的白瓷,同时在白河窑和黄冶窑晚唐地层中也发现了若干青花瓷残片,这是目前唯一在窑址发现的唐青花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通过对白河窑北魏青瓷、北魏白瓷和唐代白瓷进行化学组成、烧成温度、显微结构、白度等一系列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数据归纳处理,首次阐明了白瓷在河南巩义起源与发展的演变规律。另外,通过对白河窑和黄冶窑两个窑址出土的唐青花、唐代白瓷、唐三彩以及白釉蓝彩标本的综合测试分析,从科技角度揭示了唐代青花瓷产生所经历的"唐三彩—白釉蓝彩—唐青花"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演变规律,为探讨青花瓷的起源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刘剑  杨旭东 《贵州科学》2012,30(2):79-81
本文主要针对超高压瓷绝缘子的胶装生产过程,采用PLC结合光电传感器以及人机界面对胶装生产线各工位动作的精准控制,满足超高压瓷绝缘子的胶装生产工艺需求,实现超高压瓷绝缘子胶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有效地保证胶装过程中胶装孔隙率、填充度及同轴度等关键参数满足要求,提高超高压瓷绝缘子的胶装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