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针对浮游生物生态系统中交叉扩散对该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采用线性化及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方法研究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及图灵不稳定性发生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交叉扩散是导致图灵斑图产生的重要因素。数值模拟也验证了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42.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水源头区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分别在丹江口水库河南水域丹库和中线干渠南阳段选取6个典型生态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对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和评价.结果共发现浮游生物132属403种;浮游植物9门44科94属357种,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比为43.70%-33.61%-11.20%,浮游植物指示种8门21科32属42种,其中中营养型指示种占78.57%;浮游动物4门32科38属46种,浮游动物指示种仅2种;调水前后香农威勒多样性指数(H′)均大于1.0,均值为2.33,调水后H′值先降低后增加,最高值达3.33.综合评价认为:库体和干渠水体稳定,为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43.
巢湖周年先后共出现浮游藻类277种(包括变种),隶属于8门85属。依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动,均以绿藻门的属,种最多,其次为蓝藻、硅藻,而金藻、黄藻、隐藻、甲藻均极少;从种群数量分析,除冬季外,则均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占巢湖浮游藻类年平均总数的99.58%,其中微囊藻和鱼腥藻是引起巢湖蓝藻水华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44.
水产苗种饵料生物的营养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了水产养殖苗种饵料生物营养的重要性,提出了营养补充问题.并就微藻、轮虫、卤虫等的营养补充方式方法,校正其投饲中的营养误区,以及水产苗种饵料系列中的品种及交叠时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5.
龙虎泡秋季浮游生物组成及渔产潜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虎泡秋季浮游生物共计35个种属,其中浮游植物19个种属,浮游动物16个种属,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597×10^4ind/L,生物量14.6254mg/L,浮游动物数量537.40ind/L,生物量4.9551mg/L,由此推算全库总渔产潜力为5015925.71k,总放养量30630210尾.  相似文献   
46.
镇江滨水区生态修复对浮游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伟  郑正  任洪强  黄成 《河南科学》2007,25(4):668-671
通过对镇江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内的浮游生物多样性定量分析,评测其生态修复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修复工程改善了示范区水体的水质条件,提高了受损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群落生物多样性水平.示范区开始出现贫营养型浮游硅藻和敏感型甲壳动物以及清水型原生动物,水网藻等污染水体中从未采获的新种绿藻也有发现.  相似文献   
47.
2012年5月、7月、9月采取现场调查和采样监测的方法对七里海湿地浮游生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变化动态以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共有浮游植物6门44种,其中蓝藻门11种,绿藻门18种,硅藻门8种,裸藻门4种,甲藻门1种,隐藻门2种。浮游动物13属22种,其中桡足类4属4种,枝角类2属2种,轮虫7属16种。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9月7月5月,而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5月9月7月。5月、7月、9月湿地浮游植物种类均较丰富;5月湿地浮游动物种类贫乏,7月、9月浮游动物种类一般。这一结果可能与湿地水质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也表现为5月7月9月。  相似文献   
4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