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48篇
系统科学   129篇
丛书文集   142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43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01.
本文讨论了平面运动刚体成立动量矩方程dG/dt=L的矩心选择问题,除可选在刚体质心,加速度瞬心上外,还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点,这些点组成了ac/2ε为半径,且过刚体质心C与质心加速度ac相切的一个圆周,称之为矩心圆。刚体质心和加速度瞬心均为该圆周上的一个点。同时分析了平面运动刚体速度瞬心在矩心圆上的条件,即相对于速度瞬心p成立dGp/dt=Lp的条件。为平面运动刚体的动力学分析提供了便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2.
讨论了增长曲线模型回归在线性估计时的泛容许性特征,得到了其在齐次线性估计类F0和一般线性估计类F1中是泛容许估计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3.
测头的调整对齿向精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测头接触高度位置的调整误差,对斜齿轮分度圆螺旋角误差和齿向误差测量结果的影响,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测头接触高度位置的变化地分度圆旋角误差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而对齿向误差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用卸载柔度单试样法COD阻力曲线自动测试技术,测定了CO2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YJ501焊缝金属在室温和-20℃时的COD阻力曲线,并对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电镜分析.结果表明:CO2气体保护焊YJ501药芯焊丝焊缝金属在室温和-20℃均有较高的断裂韧性,焊缝金属中含有一定量的针状铁素体是其具有较高断裂韧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以信息覆盖为准则,依靠少量信息,建立了心功能曲线的灰色模型和数学回归模型,误差检验灰模型的精度明显高于数学回归模型,在分析了心功能曲线的生理特性和发展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心功能曲线的闸门-激活式联合灰模型理论及计算k至k+1灰区间模型值的映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分别测定了PAC电极(Pb-Ag-Ca新型阳极的简称)在MnSO4-H2SO4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以~lgi作图)及阳极极化曲线,从图中求得:icor=15.85μA/cm2,cor=-0095v,Vcor=2.95Kg/m2ann.7.09%(电极重量每年消耗的百分数)io(2)=54.70μA/cm2及io(3)=1.10μA/cm2;讨论了PAC阳极的腐蚀机理即反应(2)受反应(3)的动力学参数所控制,为EMD工业中使用该阳极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07.
用泰勒展开式求得分段样条曲线函数,可由用户控制的端点条件,求得通用的拟合算法,并用实例验证了拟合的曲线图形效果。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18级卧式车床的机构原理,推导出由直线过渡到直线和由非直线过渡到直线的过渡曲线方程,即圆柱凸轮曲线方程,并讨论了凸轮机构直径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决传统台面型共振隧穿二极管制作过程中横向钻蚀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离子注入法在N^+GaAs衬底上制作平面型共振隧穿二极管,通过离子注入对器件之间进行隔离,取代了台面制作工艺中的通过湿法腐蚀隔离器件的目的.研究了它的I-V特性,测得的峰谷电流比为3.4.研究了由平面型共振隧穿二极管构成的单双稳态逻辑单元,实现了作为反相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0.
以80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温度变送器桥路和固态继电器控温电路,实现对电炉温度的自动控制。该控制系统具有硬件成本低、控温精度较高、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