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9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基于生物-生态耦合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低投资、低能耗、低维护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是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关键。采用无动力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UAF)与潜流式人工湿地(SFW)耦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耦合工艺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通过增加SFW内的植株密度改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UAF与SFW耦合工艺无动力消耗,免维护,适合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对氮、磷的去除主要依靠SFW阶段完成,通过增加芦苇的植株密度可以明显增强SFW内生物的脱氮除磷能力,并保证UAF与SFW耦合工艺的处理性能稳定在较高水平。在t(HRT)UAF=18h,t(HRT)SFW=3d的条件下,UAF与SFW耦合工艺出水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4.07,4.25,13.36和0.44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2.
生物淋滤溶出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生物淋滤溶出钴的影响,研究提高钴生物溶出效率的方法和工艺条件. 研究表明:在硫磺质量浓度为4 g/L,起始pH为2.0,培养温度为27 ℃时,当电极混合材料的质量浓度为1%的条件下,淋滤12 d后钴的溶出质量浓度可达306 mg/L. 降低淋滤体系起始酸度(pH为1.0)和改变淋滤液硫源组合(2 g/L硫磺和2 g/L黄铁矿)可以有效提高钴的生物溶出效率,淋滤12 d后钴的溶出质量浓度高达1 682 mg/L,溶出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73.
三级SBR除磷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生物除磷和反硝化脱氮的机理,污水的脱氮除磷存在基质竞争和泥龄方面的矛盾.为解决该矛盾开发了一种新的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工艺--三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三级SBR法),并运用该方法处理了生活污水.该工艺将具有硝化、聚磷和去碳功能的细菌种群分别控制在三级反应器中优势生长并结合反硝化除磷技术.实验表明,处理效果稳定,COD 、TN 、TP去除率平均为87%、80%、86%,并可以减少能耗,节约碳源.该工艺能取得较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且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在已有的两级SBR除磷脱氮工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工艺除磷与脱氮的优势和原运行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采用两级SBR工艺优化除磷与脱氮的改进运行模式,讨论了采用改进后的运行模式,在无需外加碳源条件下,实现对城市污水同步高效除磷与脱氮的可行性,分析了对该两级工艺实行实时过程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5.
利用热和酸有助于微生物细胞破碎原理,对含磷污泥在不同温度(60、70、80、90℃),不同无机酸(H2SO4、HCl、HNO3)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释磷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污泥释磷率提高,90℃下加热2h,总磷(T-P)释放率为22.5%,明显比60℃下高.在加酸条件下,随着酸浓度提高,T-P释放率提高.在10%HCl反应条件下,污泥磷释放效果最好,释磷比率为52.2%;10%HzS0t条件下,释磷效果稍差,释磷率为46.0%;10%HNO3与前两者相比,释磷效果最差,释磷率为39.6%.加热和加酸条件下释磷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加酸比加热更有利于T-P释放.在热和酸联合作用下,污泥T-P释放效果更好.在90℃+2%HCl条件下经2h后,T—P释放率达到96.3%.显微镜观察显示仅仅加热对含磷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破坏得不彻底,但通过加热和加酸联合作用和反应后,微生物细胞被完全破碎.  相似文献   
76.
采用室外微区模拟试验,于水稻返青生长期,采用尿素造型深施方式,在3、7和11cm等3个不同施肥深度处理(分别表示为t-3、t-7、t-11)条件下,对田面水和土壤中氮、磷、以及悬浮物(SS)等主要污染物的动态特征及其降污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深施后5~7d内,田面水中氮素呈总体下降趋势,于第7d后达较低的浓度水平;硝氮(NO3--N)各处理间浓度差异较小,但整体上要高于铵氮(NH4+-N),就污染源而言,田面水NO3--N负荷不容忽视。田面水氮素浓度与尿素深施处理没有相关性。与对照处理撒施(表示为t-c)相比,深施处理的田面水中氮素浓度可分别降低NO3--N 29%~47%、NH4+-N 64%~89%、总氮(TN)79%~97%。t-3和t-7的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浓度都处于较高水平,与t-7和t-3相比较,t-11可分别降低TP浓度32%~73%、DP浓度92%~99%以及SS浓度50%~80%。因此,尿素造型深施至11cm左右,具有显著的减排降污潜力,是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7.
本试验研究对象为酒厂厌氧出水,采用混凝沉淀和气浮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试验,选用聚合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铝为混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出水加入聚合硫酸铁混凝沉淀处理后,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1%,气浮实验中加入聚合硫酸铝作为絮凝剂,CODcr去除率为85%~89%,试验中确定了混凝沉淀和气浮工艺的各种参数。  相似文献   
78.
中温同时干法钙基脱硫与氨法脱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中温条件下同时进行钙基脱硫与氨法脱硝的可行性,该文研究了脱硫脱硝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通过固定床实验台在700~850℃研究烟气中NO以及喷入的NH3对CaO固硫反应的影响以及SO2、CO2和H2O存在时固硫产物的脱硝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烟气中的NO对固硫反应无明显影响,NH3仅在700~750℃且有CO2和H2O存在时才会使得CaO固硫反应速率有稍微的降低;SO2使得固硫产物对脱硝反应的催化效果减弱,但这种影响可逆,且H2O会减弱SO2的这种抑制作用。并且固硫产物在SO2,CO2和H2O同时存在时总体仍体现出较明显的脱硝效果。  相似文献   
79.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了稳定的溶菌酶脂质体.在不锈钢表面培养出稳定生物膜后,分别利用溶菌酶和溶菌酶脂质体对其进行剥离.运用Zeta电位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脂质体和生物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0~100 nm,包封率为82.4%.相同浓度下溶菌酶及其脂质体对混合菌种形成的生物膜剥离效率分别达到62.4%和86.5%.溶菌酶脂质体在24h内对生物膜和水体中微生物去除率分别达到89.6%和99.6%.因此,溶菌酶脂质体能够有效控制不锈钢表面生物膜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80.
随着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等得到治理、污染程度减轻的同时,来自农业活动及土地利用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壶流河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研究壶流河水环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