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大孔道是疏松砂岩油藏长期注水冲刷形成的次生高渗条带,极易造成注水低效循环。大孔道的形成严重影响了油田可采油的动用程度,而且增加了开发成本。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孔道的识别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以胡12块油田为例,通过对大孔道在吸水剖面、电性、静态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进而分析了大孔道的形成机制。胡12块油田大孔道的形成受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程演化度控制。成分成熟度高,填隙物含量少,碳酸盐胶结物少,成岩演化程度低,压实作用中等-弱的储层在后期长时间大规模注水加剧了大孔道的形成发育,是形成大孔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2.
膨胀颗粒与甲叉基聚丙烯酰胺复合堵剂堵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实验方法,对TP-920膨胀固体颗粒与甲叉基聚丙烯酰胺复合堵剂在双重孔隙介质油层中的封堵机理进行了实验观察研究。通过实验现象观察结合油田现场化学堵水效果分析得出,该类化学堵剂的封堵机理和堵水效果主要表现为:携带液的吸附水膜机理和固体颗粒膨胀后对储层微裂缝及大孔道的物理堵塞机理,由此而产生的驱替—封堵效果对双重孔隙介质油层的化学堵水具有更加理想的控水增油作用。  相似文献   
203.
依据渤海某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自主研发设计大型三维物模设备,研究在蒸汽驱过程中伴注化学剂和烟道气等增产措施对稠油热采的强化作用,分析模型温度场和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分布特征,根据三维物模实验条件建立数值模型,验证三维物模实验结果的精确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蒸汽驱,热化学驱的单井采收率可提高5.89%,加入烟道气进行强化热化学驱后,气体的隔热增能作用和泡沫的调堵驱油作用可以大幅度扩大油层的热波及面积,提高原油采收率,模型的单井含水率下降了28.17%,采收率提高了37.19%;数值模拟结果与物模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拟合程度。  相似文献   
204.
随着数字化油田的发展,油田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实现对单井产量的监控和管理对于油田实行优化配产和优化管理将会有实际意义。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单井实施有效地实时监控,并对单井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告,使油田配产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05.
为解决尼日尔Agadem复杂地貌沙漠油田因钻机搬迁及材料运输困难、地层复杂,导致钻井效率低,钻井成本高的问题,保障油田效益开发。基于复杂沙漠地貌及条带状油藏分布特点,提出了应用小规模"工厂化"(3~5口井)钻井工艺,通过地质工程经济一体化优化丛式井规模、井场位置、井口布置、井眼轨迹及井身结构设计,优化钻井液体系及重复利用,优化PDC+螺杆一趟钻及固井质量保障技术,钻机设备改造及优化平移工序,提高工厂化钻井效率及固井质量。实际应用表明,优化形成的小规模"工厂化"钻井模式及配套技术,可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沙漠油田钻井效率,大幅降低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206.
油田开发指标变化特征被当作油田开发规划、油田开采状况评价、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调整及油田开发风险预测预警等决策管理问题的重要依据。针对至今没有很好解决的建立智慧油田的瓶颈问题之一——油田开发指标智能预测系统的选择预测方法和模型的知识挖掘问题,基于油田开发的海量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提取反映油田开发动态特征和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已建立的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的模型库及知识库,利用深度学习的实体和关系的联合提取方法,提出通过油田开发输入信息、油田开发动态特征指标、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的模型库和知识库挖掘选择油田开发指标最佳预测模型的知识方法。概念设计的模拟实例表明,提出的知识挖掘流程可实现只要输入油田开发的相关信息,就能自主获得恰当的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7.
双河油田在注水中存在油田水淹严重、注水波及不均匀等问题,常规调剖工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室内实验优化筛选、评价,研制了由聚合物和交联剂组成的弱凝胶调驱体系及基本配方,其中交联剂具有较高的膨胀率,发挥了深部调剖的作用,能有效封堵大裂缝出水通道,聚合物主要发挥驱油作用,能有效启动小裂缝中的剩余油。利用该体系在双河油田的5口井进行了矿场应用,取得了降水增油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8.
储层压汞实验数据有限,对于非均质性储层来说实验样品的代表性也受到局限。测井是预测储层物性的有效方法,而毛管压力与储层物性间存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建立起测井与毛管压力的关系,利用已揭示油水界面的钻井资料,建立了非均质油层油水界面的预测方法,即构建了油水界面深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的相互关系,即H_1=H_2+t(1/(〖K_1〗^b 〖φ_1〗^c )-1/(〖K_2〗^b 〖φ_2〗^c )),并结合对胜坨油田二区8砂组油层多口见油水井的测井的数据,对该公式进行了标定和应用,实现了对研究区油水分布特征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8砂组油层未被完全水淹的油层主要分布于7、9号断层附近的河口坝的顶部、砂坝侧缘沉积,以及正向微型构造内。整体上,二区8砂组油层含油面积大幅度减小,含油面积仅为2.78km2,占原含油面积的23%左右,含油区不连片,形成了4个相对孤立的含油区,即2312井区、22137-20160井区、21182-21199井区以及2326-25276井区。  相似文献   
209.
碳酸盐岩油田在海外油气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此类油田衰竭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下降沥青沉积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本文以伊拉克米桑Buzurgan油田为研究对象,基于该油田典型污染井动静态资料将碳酸盐岩油田生产井污染类型划分为三种模式,总结不同污染模式生产井的动态响应特征;基于油藏工程理论,综合考虑储层物性、流体性质、油井不同的含水情况、工作制度以及井筒结构对沥青污染程度的影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碳酸盐岩油田的单井沥青污染临界地层压力快速预测方法。结果表明:①碳酸盐岩油田生产井污染原因不同,其动态响应特征也不相同;②酸化只能短期内达到恢复油井产能的目的,采取注水等开发策略维持合理地层压力水平才是实现此类油田高效开发的关键;③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综合考虑实际生产中影响沥青污染的诸多因素,直接与油田现场相结合,为我国大型海外独资油田的高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10.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详细介绍了目前低渗透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现状,对比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异。认为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率在(0. 1~50)×10~(-3)μm~2。结合研究实践,总结了低渗透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5个关键问题,即多方法单砂体精细预测和刻画、多信息裂缝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分类、低渗透储层保护技术等。同时指出了低渗透油田精细油藏描述5个方向的发展趋势:微构造描述;储层成岩作用等地质成因分析;对低渗透油田注CO_2及氮气或注聚合物采油等机理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在低油价背景下精细油藏描述加强经济有效性评价,保证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成果在开发调整方案、老油田滚动扩边等生产实践中能够顺利应用;精细油藏描述中为水平井设计及其他工程措施的实施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