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3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09篇
系统科学   88篇
丛书文集   80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6689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添加剂的问世称之为“燃烧技术革命”。通过试验表明:汽油机和柴油机,加入少量添加剂之后,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提高,而且越是技术状态差的机车,经济性提高越是显著,说明国产添加剂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影响柴油用转子流量计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没的粘度、密度以及测试温度不同,对测量精度将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利用试验优化方法提出的薄壁量孔校正方法,能够对柴油用转子流量计各标定值进行快速有效的校正。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油品和温度适应性,其校正精度达2%。  相似文献   
43.
为了更好地认识页岩油微观赋存状态及类型,避免实验过程中水钻取样对原油分布的影响,选取吉木萨尔页岩典型含油岩芯,采用全程液氮钻、切、磨制样工序,通过全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二次电子成像及背散射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获得微观储层矿物类型和结构、储集空间类型、形貌以及C, O, Si, Al, Ca, K, Na,Mg等元素在微、纳米尺度的分布。依据去除矿物因素后的C元素含量分布,判别原油在微、纳米空间尺度的富集程度。结合矿物岩石组构和储集空间形貌,对微、纳米尺度页岩油原油的赋存状态及分布类型进行直观的定量表征,并基于C元素含量推测微观含油饱和度的相对变化。针对原油与孔喉的配置关系,进行储层微观孔喉结构与原油赋存状态的表征,明确原油赋存类型。总结出研究区4种微观原油赋存类型:白云质溶蚀微米级大孔道中的可动油、砂质粒间微纳米级孔中可动油、砂质粒间孔喉壁吸附的半束缚状态的油膜以及自生黏土矿物晶间孔内束缚油。  相似文献   
44.
颗粒形状对砂土结构及其宏观性质有显著的影响。为探究颗粒形状对砂土结构及渗透性的影响规律,选取玻璃珠、石英砂及玻璃渣3种颗粒形状各异的砂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高分辨率三维X射线显微镜(CT)进行精细扫描,重构了砂土三维结构模型。选取了颗粒伸长率、扁度、球度、孔隙比表面积等形状参数统计分析得出整体形状参数(OR),将OR引入Kozeny-Carman(K-C)方程得出考虑颗粒形状特征的砂土渗透系数的预测方程。室内柔性壁渗透试验表明砂土颗粒的整体形状参数(OR)越小(即颗粒形状越复杂),砂土的渗透性能越差,引入整体形状参数(OR)的K-C方程对砂土渗透性能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
硅砂表面高温改性提高水玻璃砂强度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等的研究表明,硅砂表面存在吸附膜.高温改性使吸附膜被牢固烧结在砂粒表面,改变了吸附膜和砂粒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大大改善了湿润性,使粘结桥的断裂形式从附着断裂向内聚断裂转化,提高了水玻璃砂的强度.  相似文献   
46.
激光测油液污染度的原理及其测定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光测法检测油液污染度,在适合的波段内,油样对光均具有一般吸收,透光率相对稳定且较大;油样粘度的变化对透光率影响较小,而油液颜色的深浅对透光率有影响。导出了定量分析油液污染程度、消除油液颜色影响和提高检测精确度的理论公式,讨论了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7.
Carbazole-type compounds were analyzed using GC and GC-MS-MS. A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 of carbazole-type compounds was detected in crude oils of different types (marine and non-marine) and different maturities (low mature and mature) in Tarinl. Liaohe and Keilu basi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ratios of 1, 8-dimethyl-/2, 7-dimethylcarbazole and benu, [a] carbazole/benzo [e] carbazole might be taken as petroleum migration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48.
Chemical structure of immature sulfur-rich kerogen and composition of immature sulfur-rich crude oil in Jianghun oil field have been studied. In molecular level, crude oil differs from thermolysed and chemolysed products of kerogen but does resemble the bitumen in immature sulfur-rich source rock. Therefore, immature sulfur-rich oil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expelling of bitumen rather than from thermal cracking of kerogen.  相似文献   
49.
Study of forming mechanism of "chimney-effect" (C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bas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non-seismic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locating oil/gas reservoir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echanism of CE using principles of magnetism,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has been reviewed, with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ⅰ)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ss of oil/gas migration and geochemical field; (ⅱ) analysis of genesis of magnetic, geo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anomaly; (ⅲ) interpretation of surface soil magnetism and geochemical anomaly combined with seismic data.  相似文献   
50.
影响油气运移的应力场地温场渗流场耦合的双重介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应力场、地温场和渗流场是影响油气运移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含油气盆地双重介质体系内流体与岩体相互的力学作用关系,提出了双重介质体系内渗流场、岩体地应力场和地温场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